![](./W020130611019002583066.jpg)
近年來中國公務航空逐漸興起,乘坐公務機出行對于很多國人來說還是件新鮮事,然而對于香港特區的商務人士來說,公務機早已成為他們為商業活動爭取時間的首選。位于香港的國際商務航空顧問有限公司 (Jetsolution)是一家提供專業航空咨詢的顧問公司,可為私人飛機擁有者、法律金融機構以及航空企業提供全面支持。國際商務航空顧問公司總裁胡穎詩女士日前接受了本報的專訪,與我們分享了她對中國公務航空的見解。
記者:您能否對比一下中國香港和內地的公務機發展環境和潛力?您認為中國內地的公務機運營商應該關注哪些贏利點?
胡穎詩:近年中國內地公務機市場發展蓬勃,據國際著名財富研究公司Wealth-X在1月份的報告稱, 未來一年,中國超高凈值人群將增加9個百分點,達到12250位(資產超過3000萬美元的超高凈值人士),他們每年平均消費57萬美元在奢侈品上,當中有一半對購買公務機感興趣。
中國內地公務機需求日漸增加,市場在這短短一兩年間涌現不少新的公務機運營商,其中有外國的運營商也有航空公司,或由機主發展的運營商,單是去年國內便有48家公務機運營商在籌建。隨著中國政府開放低空領域,未來將有更多輕型公務機運營商加入,令公務機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雖然中國的公務機需求大,但由于運營商數量增長太快,相信會出現汰弱留強的現象,這有助于提高各公務機運營商的服務素質。
香港的公務機發展較早,不論基礎設施,還是航空專業人才,都優于內地。香港作為國際航運樞紐,也是通往內地市場的最大通道。由于內地公務機市場尚處于萌芽階段,不少內地客戶會以香港的公務機運營商作為首選。近期香港政府及航空業界,常舉辦有關航空業的論壇和活動,鼓勵年輕人加入航空事業。
由于香港土地資源有限,民航發展需求龐大,基礎配套已經不足以應付與日俱增的公務機。以香港為基地的公務機已達80架之多,停泊機位有限,以及維修機庫不足,商用航空區資源已接近飽和,相信停泊及維修的未來的發展潛力將不如內地。為配合這迅速發展的趨勢,去年7月8日,國務院推出促進民航業的發展藍圖,將在沿海地區如北京、上海、廣州,建多功能公務機機場,令北京和上海的公務機運營和維修進入新的里程。預計在十年內,公務機在內地市場,必定有驚喜的發展。
本土公務機運營商相對其他外資運營商,更了解中國公務機體制、政府架構及運作方式,這可免卻文化差異的不便,與客戶及合作伙伴建立更良好的關系,中國運營商更能洞悉客戶所需,以便提供更貼心的服務。另一方面,外資公司在中國行商,會有稅務及擁有權的限制,中國運營商則可免卻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