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以飛機維修為主業的華夏航空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在南通空港產業園開門營業。這是全國第一家民營“飛機4S店”,填補了國內沒有專業中小型航空器大修和改裝企業的行業空白,因而引起廣泛關注。
“飛機4S店”
落地南通空港產業園
當天上午7時許,上海航空公司一架CRJ200客機穩穩降落在南通興東機場。不過,飛機上無一名乘客,而是很快被早已等在一邊的大型牽引車緩緩拉進華夏公司的飛機修理庫,開始接受為期12天的檢修。
在毗鄰興東機場的南通空港產業園,記者找到了剛剛掛牌的華夏公司。在公司足有兩個足球場大的機庫里,數十名身穿藍色工作服的技師正站在高低不等的工作架上,認真檢查CRJ200型客機的機翼機身。
除去氣勢雄偉的機庫大廳,附樓里,機械、清洗、結構、座艙整新、復合材料修理等專業車間一應俱全,同時配置60余臺套專用設備,包括數控精密加工、無損檢測、飛機系統測試、發動機檢測、飛機地面勤務等。
據總經理申炳龍介紹,這個被業界形象地稱為“飛機4S店”的項目,總投資4億元,用地200畝,已于2月1日取得民航總局維修許可證,計劃建設6座飛機大修和改裝機庫、1座飛機附件維修中心、1個航材保稅倉庫以及1個綜合性的維修培訓中心、維修技術研發中心等。項目全部投產后,將在飛機大修、公務機改裝及內飾翻新、飛機拆解、中小機場航線維修托管、飛機工程托管、 下轉A8版
飛機附件維修、航材進出口貿易以及維修人員培訓等方面展開業務,近期每年可大修支線飛機約150架,改裝公務機約20架,年產值可達20億元。
年產值30億,巨大蛋糕讓人眼饞
據權威統計,目前中國民用航客有2000多架,其中支線客機和公務機200架左右。隨著國內支線航空和通用航空的發展,預計未來10年內,中國將擁有超過600架50-90座的支線客機和1200架公務機,這些飛機的維修業務將成為一個巨大的市場。粗略估計,僅針對中小飛機維修,5年后的年產值就將超過30億!
“蛋糕”誘人而“分食者”少。目前,國內飛機維修企業基本上是各大航空公司的“直系子女”,其業務以維修各公司自有大型客機為主,基本上不對外。這一現狀逼迫中小型飛機特別是公務機出現問題,必須送往國外維修。
“一般飛機維修分為日歷檢修和小時檢修兩種,像我們首接的這架CRJ200,目前飛行了3萬小時,需要7C深度維修,費用在100萬元左右。目前類似私人飛機國內已有不少,其內部裝修豪華,酒吧、臥室、辦公區齊全,眼下正是我國飛機維修業的軟肋。”申炳龍告訴記者,中國私人飛機越來越多,一條龍式的服務也越來越有市場,特別是公務機的托管服務。他進一步解釋說,“這種托管服務,就是老板告訴我們什么時間去什么地方,其他什么事情都不需要操心。包括飛機的維修、運行、飛行員的提供,以及機場VIP接待等,都可以進行全方位的服務。”
“更大的行業發展機遇已經來臨。”據介紹,為推動我國通用航空事業的發展,國家決定實行低空開放政策,并確定上海、江蘇等為試點區域,南通正好處在二者交匯處。“另外,國家C919大飛機項目及國產ARJ支線客機項目落戶上海,為上海周邊地區發展配套航空制造業和航空維修業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遇。”
多條跑道,助推全新航空業起飛
與目前遍地都能開辦汽車4S店不同的是,開辦一家“飛機4S店”,比“登天還難”。
掌握獨門秘笈是第一要求。目前,“南通4S店”擁有60多名專業資深飛機維修工程師和150多名專業飛機維修熟練技工。公司維修團隊有大量國內第一批獲得CRJ200/700機型執照的人員,并對該型飛機有10年以上的維修和管理經驗。
作為我省第一家“飛機4S店”,華夏公司拿到了“國家執照”——“民航總局維修許可證”。同時,它還獲得南通市政府為其開辟的特殊“綠色通道”。2012年4月從一片油菜地開始,僅僅八個月時間,就完成了購地、土地平整、項目論證、施工證照辦理、工程建設以及工程驗收等一系列工作,以超常規的效率高質量地完成了南通歷史上第一個飛機機庫的建設,創造了中國機庫修建史上的最快記錄。
“長三角地區,是未來航空維護維修等新興產業發展空間最大的地區。”申炳龍分析說,南通緊鄰上海,周邊集聚了10多家機場,可與國家大飛機項目接軌,為大飛機項目提供零配件維修、制造等配套業務。在此基礎上,南通可利用其地理位置的優越性便利性,吸引長三角地區的公務機公司和高端通航企業落戶,將南通打造成一個針對長三角地區的公務機和高端通航以及通勤航空運行的中心,形成南通通用航空產業集群。
此外,配合飛機維修中心建設及通用航空運營的發展,華夏公司將大力發展航空教育產業,專業培養飛行人員、乘務人員、維修人員、產業工人以及其他航空專業人員。這些人員的培養,除了滿足本地產業發展的需要,更可向全國民航產業輸送。“這些業務并駕齊飛、形成編隊后,將打造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帶動一個全新的航空產業在江蘇真正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