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上海博物館5年來通過組織參與20余個出國出境展覽

    2018年05月18日 08:30    來源:人民日報    孫路遙 龔鳴 柳爽

    原標題:用文物講述中國故事

      在巴黎舉辦的“中國芳香:古代中國的香文化”展上,一名法國觀眾被展出的中國古代香爐所吸引。記者 龔 鳴攝

      博物館如何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擁有66年歷史的上海博物館正在進行探索。5年來,上海博物館通過組織參與20余個出國出境展覽,將豐富的館藏珍品和現代展覽手段相融合,向數百萬境外觀眾展現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優秀文化

      牽手“香水之國”

      中國古香洋溢巴黎

      芙蓉花旁、鸚鵡架下,美人斜倚薰籠之上,一具鴛鴦形香爐在美人裙裾下若隱若現,閑情雅致躍然紙上。這是明代畫家陳洪綬的《斜倚薰籠圖》,也是描繪中國古代女子用香的經典之作。近日,在“香水之都”巴黎,這位畫中悠然自得的仕女化身中國香文化的使者,帶領法國民眾進入一場跨越千年的香文化探索之旅。

      3月9日,“中國芳香:古代中國的香文化”展在巴黎市立賽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以下稱“賽努奇博物館”)正式向觀眾開放,《斜倚熏籠圖》局部圖正是此次展覽的宣傳海報,懸掛于博物館大門多處,迎接絡繹不絕的觀眾。

      在古代中國,香被廣泛用于宮廷、廟宇和日常居所,是祭祀禮儀和生活藝術的載體,有修身養性、安神養生之功效,尤為文人雅士喜愛。走進燈光幽暗的展廳,來自中國的香料標本、青銅香爐、玉制香籠、陶瓷香碟、刺繡香包、木制香幾以及形態各異的香盒、香插、香筒等香具靜靜陳列,濃重的歷史感撲面而來。展廳墻上懸掛著《斜倚熏籠圖》《十八學士圖屏》等描繪香事習俗的精美畫作,與展柜中小巧精致的香具相映成趣。墻內鑲嵌的電子屏則講述著香文化的歷史和習俗,使展覽更加生動。

      除了展示香具、畫作,法方還邀請專業調香師依照中國古方,以法國工藝配制了五味“中國古香”,置于展廳的香味裝置內,供觀眾賞聞品味。整場展覽賞心悅目又沁人心脾,可謂一場“色香味俱全”的文化之旅。

      對于法國觀眾而言,古老的“中國芳香”無疑是遙遠而神秘的。波利娜是巴黎第一大學藝術史專業的學生,對中國藝術興趣濃厚,在參觀中一直用紙筆認真記錄著。在反復品聞一味古香后,波利娜告訴記者:“中國古香與眾不同,給人心靜的感覺。香味和展品結合,似乎能讓人聯想到繪畫中的場景,也可以感受到中國古人生活的精致,充滿人文氣息!

      “這是我第一次了解中國香,沒想到和中國文化一樣歷史悠久。”巴黎市民莫妮卡贊嘆。自從1983年游歷中國后,她就愛上了中國文化。展覽開幕當天,莫妮卡仔細地觀看每一件展品,“這是一次寶貴的展覽,是美感和歷史的結合。從這些香具、繪畫里,能看到中國古代不同朝代人們的生活習俗,其中的文化內涵是如此豐富”,莫妮卡說,這讓她感受到中國文化優雅的一面,也讓她有了使用熏香的愿望。

      這次展覽是上海博物館與賽努奇博物館的第三次合作,此前兩館合辦的青銅器交流展和海上畫派展在法國收獲了很高人氣。在醞釀第三次合作時,賽努奇博物館館長、中國藝術史專家埃里克·勒菲弗在其館藏的中國古代香具中找到了靈感。他認為中國香這一主題新穎,將會吸引很多法國觀眾,“香本是非物質文化,香事習俗在中國留下了許多實物印記和文學藝術作品,如陶瓷、漆器、繪畫等,能夠體現中國燦爛的藝術文化!

      法國香水也以其悠久歷史、精湛技藝而廣為人知!霸凇闼畤▏惺苤袊畔,相信會引起法國觀眾的共鳴。”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告訴本報記者,香文化是東西方共同擁有和喜愛的文化,只是表現方式不同。本次展覽通過器物、書畫和香味的結合,展現香文化背后中國物質與精神文化的發展,同時以法國工藝和文化理念再現中國古香,是一次東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和對話,有助于增進東西方文明的溝通和理解。

      “相逢”柏林

      中埃文物跨時空對話

      埃及與中國同為文明古國,兩大古老文明皆由大河孕育,源遠而流長。2017年7月,上海博物館和德國柏林國家博物館共同舉辦的“中國和埃及:世界的搖籃”特展,讓兩大文明在柏林碰出了火花。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后期,上海博物館就開始同境內外一些博物館和文化機構合作交流。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的世界巡展在各地取得轟動效應,引發了上海博物館策展團隊的思考:除了將精品文物送出國,如何推出更有新意的展覽?展覽既要扎根中國傳統,又要面向世界和未來,在人類文明大背景下講好中國故事。這次特展正是一次有意義的嘗試。

      德國柏林國家博物館是世界上最龐大、最重要的綜合性博物館之一,館藏眾多精美的埃及文物。在確定這次展出的主角為中國和埃及文物以后,上海博物館和德國柏林國家博物館的策展團隊進行了多次討論,各自選出多件精品文物,但如何在這些來自不同文明的文物間建立起聯系,成為困擾雙方策展團隊的一個難題。

      “這種文明對比展覽,要對兩個文明都有深入了解才能比較,否則就很牽強。這對中國博物館界的知識結構包括眼光提出新的要求。”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說。

      在德國柏林國家博物館的藏品庫,一件古埃及王后的寶石項鏈令中國的玉器專家感覺似曾相識,她隨即想起在上海博物館的館藏文物中,一件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石項鏈與之有著異曲同工的藝術感。雙方專家一拍即合,“就是它了!如果將這兩件飾品并列擺放,展開想象的翅膀,對比四五千年前的埃及王室和良渚貴族的形象,是不是能發現一些奇妙的巧合?”

      整個展覽的思路豁然開朗,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用“對比”的形式來陳列組合兩國文物,就好似一個開放的解謎游戲,觀眾不需要讀懂晦澀復雜的文字說明,他們在觀察比照中,自己就能發現暗藏其中的某種內在關聯,仿佛文物本身“會說話”。

      最終呈現在觀眾面前的展覽,將中國商晚期的刻辭牛胛骨和古埃及托勒密時代的紙莎草《亡靈書》相比照,讓觀眾得以直觀感受中國早期甲骨文和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源流和發展;越王勾踐之子的青銅佩劍與新王國時期的王后立像比鄰,代表著兩大古國王權的時代印記;西漢出土的銀縷玉衣與古埃及石質棺槨并列陳列,展現先人對永恒不朽的共同想象……

      展覽共吸引了近40萬人次前來觀展,也引起了當地各大媒體的關注。德國《世界報》稱:“此次展覽展示了在數千年前,古代中國人和埃及人是如何在其人性的創造力中,差異化地統一到一起!

      柏林國家博物館所屬埃及博物館館長賽弗里德說,歐洲人對埃及文明了解相對稔熟,對中華文明特別是先秦與漢代文化不太熟悉。這種展覽方式有利于幫助德國民眾迅速理解中華民族祖先創造燦爛文化的過程。

      柏林國家博物館所屬亞洲博物館館長魯克思非常喜歡這次展覽的創新呈現方式,認為“這次展覽開創性地將兩大文明的文物系統陳列在一起,讓古代中國和古埃及展開了一次長時段、多維度、深層次的跨時空文明對話”。

      “迷你”展覽

      蘊含深厚文化內涵

      兩件文物也能辦成一個展覽?

      答案是肯定的。2017年10月,上海博物館將春秋早期的青銅器子仲姜盤和清代書畫長卷《清江行旅圖》兩件“重器”送至希臘雅典衛城博物館,舉辦為期半年的展覽——“來自上海博物館的珍寶”。四個月后,雅典衛城博物館的兩件珍寶——科拉雕像和舞樂圖瓶畫器蓋“回訪”上海,與中國觀眾見面。兩家博物館、四件珍貴文物,成就了中國和希臘文化輪番展演的大舞臺。

      早在2015年,雅典衛城博物館館長迪米特里奧斯·潘達爾馬里斯就向上海博物館伸出了合作的橄欖枝。雙方簽署合作備忘錄,決定采取交換展覽的形式,各自從對方博物館挑選兩件展品來本館展出,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中國—希臘友好文化交流項目”。

      在上海博物館館藏的超過100萬件文物中,青銅、陶瓷、書法和繪畫四大門類的收藏最負盛名,要選出百萬分之二的展品,潘達爾馬里斯經歷了甜蜜而糾結的內心抉擇。“他熱愛中國文化,深諳中國茶道,對于中國文物的研究和鑒賞水平也堪稱一流!鄙虾2┪镳^國際交流項目主管周燕群說。潘達爾馬里斯在中國古代青銅館一眼相中了子仲姜盤,又到書畫庫房選中了清代“金陵八家”之一吳宏的《清江行旅圖》。

      子仲姜盤上鑄造的銘文記載了它是晉國大師(官職名)為他的夫人“仲姜”制作的祈福之盤。盤通常與匜配套使用,是貴族在盥禮上用于洗手的盛水器。在眾多青銅器中,子仲姜盤的年代不是最古老的,但卻是獨一無二的:在水流沖擊下,盤內青銅鑄造的水鳥、青蛙、魚等立體雕塑都可以360度旋轉,與盤底浮雕的小動物相映成趣,賦予了這件器物獨特的生活趣味。它的出現意味著春秋時期的青銅器已經從威嚴廟堂進入了日常生活。

      《清江行旅圖》也不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國山水畫,而在上海博物館書畫研究部研究員凌利中看來,它卻是一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山水畫卷,蘊含著人與自然共生互棲的詩意情懷。為了幫助希臘觀眾更好地理解這幅作品,凌利中特地帶領攝制組前往浙江省富春江沿線拍攝短片。在這部短片中,真實的山川之景與藝術家筆下的畫中之景,移步換景,相互映襯,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靜態的文物展示,輔以動態的視頻短片,這兩件“有故事”的中國文物一下子就抓住了希臘觀眾的心。而來自希臘的展品也引發了中國觀眾的濃厚興趣。

      科拉雕像和舞樂圖瓶畫器蓋,分別與希臘神話中兩位最著名也最受人喜愛的女神雅典娜及酒神狄俄尼索斯相關,科拉雕像反映的少女形象典雅端莊,舞樂圖瓶畫器蓋則描繪了狂歡景象,這也應和了本次展覽的主題——“典雅與狂歡”。

      從文物數量而言,這兩個展覽的規模堪稱迷你,但四件文物分別代表了兩種文明不同的精神特質,蘊含著厚重的文化內涵。對于上海博物館來說,舉辦這兩個微型展的意義還在于這是希臘雅典衛城博物館的館藏文物第一次來到中國,同時它也是上海博物館與雅典衛城博物館合作的第一個項目。憑借“以小見大”的獨特視角,這次展覽被觀眾們譽為2018年不容錯過的“小而美精品展”。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李冬陽 )

    上海博物館5年來通過組織參與20余個出國出境展覽

    2018-05-18 08:30 來源:人民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另类无码专区丝袜|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久在线| 狠狠色综合网站久久久久久久高清| 国产成人精品综合在线| blacked欧美一区二区| 成人福利视频app| 亚洲另类无码专区丝袜| 波多野结衣变态夫妻|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在线观看| 5555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天天碰免费上传视频| 久久午夜免费鲁丝片| 欧美aaaaaa级爽激情会所| 免费在线视频一区| 美女被狂揉下部羞羞动漫| 国产激情对白一区二区三区四| eeuss影院www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视频| 亚洲ts人妖网站| 欧美最猛黑人xxxx黑人| 十八禁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色婷婷精品大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仙踪林| jizz中国免费| 巨大破瓜肉h强|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国产尤物app| 杨幂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 人人鲁免费播放视频人人香蕉| 精品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性夜夜夜春夜夜爽| 91热视频在线| 在线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中国内地毛片免费高清|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 日韩一区在线视频| 亚洲天堂中文字幕| 毛片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凹凸导航第一福利| 精品少妇人妻av一区二区| 国产做国产爱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