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重慶國際會展中心,2018年重慶市第十四屆普通高校招生志愿填報咨詢活動正在進行。記者 盧越 攝
原標題:人工智能等新專業成招生熱點 動漫、護理、軌道交通行業人才缺口大
6月24日至25日,重慶市第14屆普通高校招生咨詢會在南坪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來自全國400多所高校的招生負責人跟廣大考生和家長面對面解讀學校招生政策和計劃。
那么,今年各校有些什么新增專業?設置這些專業的背景和今后的就業前景如何?重慶日報記者在現場進行了詳細打探。
各高校紛紛開設新專業
重慶日報記者發現,今年,不少高校增設了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人工程等緊密對應國家戰略的新專業。
我市高校如重慶郵電大學、重慶理工大學都新設了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在機械、交通等各個領域運用都很廣泛,工信部在去年印發了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三年行動計劃。”重慶郵電大學相關負責人介紹,但人才短缺已成為我國人工智能發展中的一大短板,據預測,人才缺口超過500萬,因此重慶郵電大學利用在信息化學科方面的優勢,與科大訊飛公司合作成立了人工智能二級學院,今年開始招生,預計2020年將達到在校生2000余人的規模。
重慶理工大學人工智能學院也于日前成立。學院依托該校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領域的學科優勢,聯合北大、清華、日本山口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以及網易、亞馬遜等行業龍頭企業,進行相關人才培養、科技成果轉化等工作。
重慶日報記者還了解到,我市不少高職院校新設了大數據學院。如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重慶城市職業學院、重慶房地產學院等多所高職院校,都開設了大數據學院,為智慧醫療、智慧交通、大數據采集等進行相關人才培養。
重慶文理學院機器人工程專業今年被列入重慶市一本招生。“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是我市確定的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永川區也是國家重點支持的機器人與智能裝備產業基地。”該校機器人學院院長羅天洪介紹。
據悉,今年我市還有重慶郵電大學、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重慶工程學院等高校新開設了機器人工程專業。
圍繞“一帶一路”建設開設語言專業
四川外國語大學南方翻譯學院今年新開設了泰語專業。該專業采取與清邁大學聯合辦學的模式,學生將有一年時間在清邁大學學習。
重慶師范大學今年則新設了僧伽羅語。“僧伽羅語是斯里蘭卡使用的語言,目前國內開設相關專業的高校比較少。”該校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我國與相關國家的對外交流越來越頻繁,涉及各個領域,因此對相關語言人才的需求比較旺盛。
不僅如此,重慶日報記者注意到,多所高校或留學機構推出了與“一帶一路”國家相關的留學項目,涉及捷克、匈牙利、印度等多個國家。如電子科技大學的“一帶一路”留學項目,有波蘭、匈牙利等多所高校的優勢專業可以選擇。不過學生要先通過學校組織的考試,內容涉及語言、面試、專業學科等,然后進行一年預科學習后才能出國。
全國地鐵人才缺口達20萬
文化創意產業也是國家近年來重點發展的產業。“隨著國家對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視,動漫、游戲人才缺口很大。”河北美術學院招生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全國動漫行業從業人員不足10萬,而全國的人才需求量達到30多萬,人才缺口成為制約動漫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相關護理人才缺口也大。重慶護理職業學院今年新增了“社區康復”專業,招生80名。“目前全國失能半失能老人約有4063萬,按照國際配置護理人員的標準推算,我國至少需要1000余萬專業護理人員。而目前各類養老服務設施服務人員不足50萬人。”該校招生負責人介紹,目前全國養老服務人才需求缺口巨大,不少社區康復機構、社會福利機構、養老機構等都亟需人才。
隨著全國開通高鐵、地鐵的城市越來越多,相關軌道人才也很匱乏。據不完全統計,到2020年,僅地鐵方面,全國的人才缺口就高達20萬。
“根據行業經驗,每公里地鐵需要約50名不同崗位的地鐵運營人員,如司機、軌道、信號、通信、車輛維修等相關專業崗位。”重慶公共運輸職業學院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學校與重慶軌道集團等70多家行業企業積極推進校企合作,并與貴陽等地合作開設訂單班,以加大相關人才培養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