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0日訊(記者林秀敏)中秋節快到了,三天的小長假,既讓人欣喜又讓人煩惱。中秋節怎么過才能不負這大好秋光、大好河山呢?
美好的時光總是讓人珍惜。為此,每逢假期,人們常常不辭辛苦在高速公路上車擠車,在名勝古跡人擠人,好不熱鬧。
今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發現了一些好去處,可以免去舟車勞頓,又可以收獲滿滿的精神食糧,和家人一起歡度團圓佳節。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為全國人民準備了一份“節日禮包”,我們一起看看是什么“禮物”?
日前,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印發《關于組織開展中秋、國慶和重陽節日文化活動的通知》,對進一步豐富節日期間城鄉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營造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作出部署。
通知強調,開展節日文化活動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堅持示范帶動與廣泛參與相結合,創新理念方法手段,精心設計、廣泛開展富有時代感和生命力的節日文化活動,讓節日文化更好地適應新時代、符合新要求、展現新氣象,讓人民群眾在參與中增強文化獲得感幸福感,堅定“四個自信”。
通知明確,要緊密結合中秋、國慶和重陽節日特點,突出節日文化主題,挖掘節日文化內涵。中秋節期間,突出闔家團圓、喜慶豐收主題,組織開展中秋燈會、音樂詩會、民俗展演、祭月拜月、非遺展示、美食體驗、經典誦讀等活動,營造萬家歡樂的節日氛圍。國慶節期間,緊緊圍繞慶祝新中國成立69周年,組織升旗儀式、主題展覽、文藝表演、書法繪畫等愛國主義教育活動,激發人們同心共筑中國夢的熱情和力量。重陽節期間,突出崇老敬老、厚德仁愛主題,組織走訪慰問、志愿服務、登高賞菊和廣場舞、歌詠比賽等文體活動,大力弘揚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活動要重點依托歷史文化街區、公園等開展城市節日文化活動;著眼提升農民精神風貌開展農村節日文化活動;運用互聯網陣地開展網絡節日文化活動;發揮公共文化設施傳播節日文化的作用;面向青少年開展節日文化活動。
通知要求,各地黨委宣傳部、文明辦要加強統籌協調,充分調動相關部門和單位積極性,明確責任分工,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倡導文明節儉、突出面向大眾、確保安全有序、營造祥和氛圍,扎扎實實把節日文化活動做得有聲有色、富有成效。
為此,今年中秋節,全國各地黨委宣傳部、文明辦都將為各地民眾送上各具特色的中秋燈會、音樂詩會、民俗展演、祭月拜月、非遺展示、美食體驗、經典誦讀等活動,請大家密切關注,回頭別忘了在各類社交媒體分享一下。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劉園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