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黃昏時分,喇叭里傳出《小蘋果》等廣場舞金曲,大爺大媽們就會踩著節拍翩翩起舞。
蘇州工業園區有一個小伙子,每天晚上7點,也會準時出現在廣場舞人群中,跳得非常嫻熟。他是“就愛廣場舞”App創始人范兆尹。他2011年畢業于蘇州大學,獲得醫學和計算機雙學士學位,“就愛廣場舞”是他的第二個創業項目。
范兆尹形容自己是“一個很愛折騰的人”,他喜歡創意和挑戰。大二時,他就開始嘗試創業,搭建過一個技術社區,后來開過淘寶店。“就愛廣場舞”現在的合伙人卞飛,是他做技術社區時認識的“戰友”。
2012年,范兆尹用業余時間幫朋友做了淘寶服裝店鋪導流網站,在搜索引擎進行關鍵詞優化時發現,廣場舞的百度搜索指數非常高,每天有近10萬次的搜索量。
他敏銳地察覺到隨著智能手機興起,廣場舞市場是一片有待開墾的“藍海”。于是,他創立就愛舞蹈網BBS,利用社交軟件,申請QQ興趣部落中的廣場舞類賬號,迅速建立起了上百個廣場舞QQ社群。當時,在線用戶最高達到1萬人。
他在BBS上聚集各大視頻網站的廣場舞教學視頻,打造專屬于老年人的廣場舞社區和用戶學習討論區,沉淀下來十幾萬廣場舞用戶,完成了“就愛廣場舞”線上人群的早期積累。
最初,他們做的是線上視頻教學。當時,老年人群學習廣場舞沒有固定的視頻教材,對相關資源的需求量很大。他就把原來散布在各個平臺的原創廣場舞達人,通過簽約方式簽到“就愛廣場舞”的平臺,在App上以視頻的方式產出原創內容,通過內容去聚集粉絲,培養了一批“網紅”廣場舞老師。
談到為何會關注老年市場。范兆尹說,上大學后,他發現同齡人離家遠行,媽媽輩正好處于跳廣場舞的年齡,她們缺少專屬的互聯網平臺,他為此想做點兒事情。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近1億中老年廣場舞愛好者。相關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老年網民數量增長130%,老年人觸網速度是整體移動互聯網普及速度的1.6倍。
范兆尹瞄準了這個“白發”市場,他的創業項目落地蘇州工業園區的金雞湖創業長廊,“這里有很好的創業氛圍,也搭建了豐富的創業生態”。范兆尹介紹,當地政府的扶持力度很大,他先后拿到創業扶持獎金就有200多萬元,“像我們這樣的初創企業,得到了各級政府的幫助,針對初創企業的路演和補貼在其他大城市都很少見”。
其實,“就愛廣場舞”只是范兆尹的一個切入點。他舉例說,中老年人群就像個水池,“廣場舞”和電商平臺就像是池邊栽種的樹。“未來會有更多的樹,比如旅游、健康管理”。
不過,范兆尹發現阿姨們沒有在線支付習慣,產品線上付費轉化率特別低。為此,他們專門打造了“就愛小店”分銷電商模式,通過分銷方式,把線上商品和線下的阿姨們聯系起來。
在問卷調查中,范兆尹發現老年人的消費習慣偏傳統,消費集中在商場超市、電視廣告等,但中老年人有46%的購買來自口碑推薦,他們更信任朋友的推薦。他選擇分利給阿姨們,靠真誠打動他們,最終也形成口碑效應。
“當信任度建立起來,才會有利潤。”范兆尹說,在電商平臺上,只有真正適合老年人的產品,才會被推薦,并且定價不會過高。
為了適應中老年人的使用習慣,范兆尹在界面設計上花了不少心思。在一些人看來,界面或許有些“土”:色彩又多又雜,圖為主,字號被放大……
其實,這些設計是為了迎合用戶習慣,舞友們更傾向于分享圖片而非文字,簡單的界面更方便不太熟悉手機的人使用。
除了線上互動,他們還在線下舉辦了“國舞風云榜”全國廣場舞大賽,海選涉及全國12個省份13個城市,吸引了4000多支隊伍參賽。
實際上,2015年是廣場舞應用的創業元年,幾年間共有60多個廣場舞App上線,但如今繼續留下來的公司只剩三四家。
范兆尹認為,創業就像馬拉松,比的不是誰短期內跑更快,而是比誰跑得更遠。當下中老年市場中想賺“快錢”而進行無節制銷售的公司比比皆是,從而產生信用危機。從長遠來看,如果要做好中老年市場,在心態上不能只顧經濟利益,而應兼顧社會效益。
如今,公司已擁有上百名員工,還在北京設了分公司。范兆尹的目標是成為中國最大的中老年產品服務企業,并搭建一個服務于老年人的生態,讓老年人能夠享受到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廣場舞這件小事其實也改變著老年人的精神文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