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武漢市軟件行業協會官網顯示,日前該協會以及武漢斗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對外發布了《網絡直播平臺管理規范》以及《網絡直播主播管理規范》。作為首批網絡直播團體標準,規范首次明確了直播平臺中有關主播監控、賬號監管、平臺巡查等多方面的內容,標準于2019年1月29日起正式實施。
據悉,該標準由武漢斗魚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提出,湖北省標準化學會、武漢市軟件行業協會聯合組織企業、協會、研究院以及高校等共同研制。從發起、組織、編制、評審、修訂到定稿,整體編制過程歷時近半年。該標準中對主播著裝要求、準入標準、直播內容等進行了規范。其中包括女主播服裝不應過透過露,不能穿著情趣制服、情趣內衣、透視裝、肉色緊身衣等。同時,針對未成年人在直播中單獨出鏡的情況,需要提供該未成年人對應監護人的身份證、戶口本照片以及由監護人簽署的申請書等。
除對主播本身的要求外,此次發布的標準中也規范了用戶舉報的內容,“要求直播平臺應設置便捷醒目的用戶舉報通道,確保7×24小時暢通,對于網友舉報的違規賬號,直播平臺應在接到舉報后90秒內對其進行強制禁言、封號等處理”。
但事實上,在此次武漢市軟件行業協會對外公布網絡直播團體標準前,政策對于網絡直播行業已經呈收緊狀態。回顧去年8月,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官方微博便發布文章稱,近日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聯合下發《關于加強網絡直播服務管理工作的通知》,部署了各地各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網絡直播服務許可、備案管理,強化網絡直播服務的基礎管理,并要求網絡直播應落實用戶實名制度,加強網絡主播管理以及建立7×24小時應急響應機制等。
投資分析師徐立琛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直播行業作為內容方,監管難度大是一直存在的問題,但用戶數卻一直呈攀升狀態”。據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在線直播用戶規模已在2017年實現3.98億人,并預計2018年和2019年在線直播用戶規模將分別達到4.6億人和5.07億人。
“爆發式的發展讓平臺方的管理未能跟上行業發展的速度,導致了網絡直播行業的野蠻生長,雖然此前多數平臺方也出臺過相應政策,但措施更多是形同虛設,主播打擦邊球的行為屢見不鮮。”徐立琛強調,但從此次網絡直播團體標準發布可以看出,政策再次向前跨步,標準中對于主播以及平臺雙方的要求較為詳實,針對大量的細節問題做出規定。但未來在規定的實施過程中平臺方作為與主播和直播內容接觸的第一道門檻,應該嚴格執行規定內容,長此以往,網絡直播目前所出現的亂象才有可能得到全面改善。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