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引導高校深度參與和主動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高等學校鄉村振興科技創新行動計劃(2018—2022年)》于去年年底印發。各地高校積極響應,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30余家單位制定了服務鄉村振興工作方案,13家單位成立了鄉村振興學院,39所高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共建設了各類試驗站300余個,院士、專家工作站500余個,各類農業推廣示范基地和特色產業基地近1400個,服務涉農企業1700余家,示范推廣新成果1萬余項,新增產值近6000億元。
據了解,在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十三五”新增崗位科學家中,有164人來自高校,占總數的46%。高校通過強化實踐育人,讓鄉村、企業車間等成為高校實踐教學的教室,讓有技能的農民、企業技術人員成為大學實踐教學的教師。以39所高校新農村發展研究院為例,累計派出科技特派員4.6萬人次,培訓鄉村振興人才48萬余人次,培訓農業技術人員43萬余人次,以各種形式培訓新型農民250余萬人次。
下一步,教育部將引導高校加大對鄉村振興領域相關學科的投入,支持高校加強對從事鄉村振興相關基礎性研究、技術推廣研究的科技人才和優秀創新團隊的穩定支持,布局一批鄉村振興領域創新平臺,建設交叉研究的前沿科學中心。
(責任編輯: 魏金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