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網信辦、北京網信辦、廣東網信辦近期先后宣布,已依法約談了虎牙、斗魚等10家網絡直播平臺,要求花椒直播等3家平臺限期整改,整改期間暫停新用戶注冊、全面清理違規內容。記者觀看直播發現,在一些直播平臺的推薦頁面上,仍然能看到一些較為性感的直播封面圖,進入直播間后還能看到一些女主播身著性感服飾進行直播,彈幕中也不乏一些粗俗低俗內容。(7月21日《法制日報》)
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未成年人網民數量與占比持續上升,早有調查顯示未成年人網絡普及率已高達93.7%。看直播已經成為不少年輕人休閑放松、社交娛樂的重要方式,但有些網站的低俗劣質直播內容給青少年成長造成了不良影響。此前,中國演出行業協會網絡表演(直播)分會公布了第四批主播黑名單,42名主播因涉嫌從事違法違規活動,被封禁5年。
隨著網絡直播看客群體的增大,網絡直播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自然需要大量的內容來滿足平臺的播出需要,也滿足觀眾的觀看需要。但是唱唱歌、聊聊天這種一般性的視頻或直播,已經很難吸引觀眾,獲得流量和打賞。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視頻制作者和網絡主播們開始劍走偏鋒,通過各種各樣的“荒誕直播”來吸引眼球,贏得關注,進而實現真金白銀的變現。未成年少女懷孕、衣著暴露與搔首弄姿、裸露挑逗,甚至是“吃蟲、吞辣椒”……一些別有用心的網絡主播為了“吸粉”,大肆宣揚低俗文化,以宣揚暴力、惡搞經典、歪曲歷史、低俗涉黃等方式吸引網民的眼球,吸引流量,以此爭奪市場,獲得經濟利益。鑒于此,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和生態治理,無疑成為全社會的一個重要課題。
網絡直播,利用互聯網的直觀快速、內容豐富、交流互動強、不受地域限制的優點,以其靈活、快捷、互動的方式,吸取和延續了互聯網的優勢,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瘋狂”生長。但由于法律法規滯后和監管缺失,違法成本太低,導致網絡直播“野蠻生長”。鑒于此,監管一方面要依靠平臺自身,包括準入、主動檢查、投訴介入等制度的規范;另一方面,執法部門要聚焦整治問題,重拳出擊,鐵腕治理,形成有效震懾。
整治低俗網絡直播,需要各方發力,標本兼治。網絡直播空間雖具有個人屬性特征,但是互聯網也具有更多的公共空間的屬性。因此,堅守法律底線和遵守公序良俗,應當成為網絡直播中最基本的常識。一方面,網絡直播不能損害社會公共利益,不能挑戰公序良俗。有必要通過立法的方式加以規范,在對危害網絡公共秩序的行為進行界定的同時,設置不得觸碰公序良俗的底線,推動建立一個有效的互聯網行為規則;另一方面,對于時常游走于法律和道德邊緣的,或者已經戳破網絡直播底線的主播、相關公司及平臺,都必須毫不留情地清理或嚴懲,不能搞“下不為例”,也不要“罰酒三杯”。此外,網絡主播應樹立正確的直播理念,引導網民確立健康向上的欣賞品位,實現“網里”“網外”自覺抵制低俗網絡直播文化。毋庸置疑,整治低俗網絡直播不能只是“曇花一現”,更需要各方合力,久久為功。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實習生黃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