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愛我中華 走進長三角 文旅“實招”打造“皖”美新生
近日,安徽省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脫貧攻堅、文化和旅游的重要論述,高質量發展新時代鄉村旅游,圍繞高顏值、高品位、高收益,堅持綠色、特色、品質、融合、共享發展理念,加強項目建設,實施鄉村旅游提質升級工程,“實招”頻出,為后疫情時代文旅如何創新發展提供了生動案例。
本次活動,感謝上海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大力支持。
為了對沖新冠疫情影響,自3月以來,安徽省著力發展“鄉村旅游四大工程”,積極推進“5G+智慧旅游”,發力營銷推廣,不斷完善文旅營銷體系。聚焦333個旅游扶貧重點村,抓好鄉村旅游扶貧成果鞏固和發展提升。落實落細常態化疫情防控景區安全管理,持續優化和完善文旅保障機制。
十六市著力推進文旅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
◆合肥市:城市閱讀空間與旅行社“跨界組合”
為城市閱讀空間和旅行社搭建合作平臺,促進公共文化場所與文旅經營單位合作。城市閱讀空間作為深受群眾歡迎的新型文化陣地,在運行模式、功能分區、環境設施、客流群體等方面與旅行社業務形成互補,未來將推出一批旅游產品,如旅行分享會、研學課程、研學夏令營等。
◆安慶市:全力推動全域旅游
安慶市面向長三角開展系列營銷活動,戲曲、研學、康養、鄉村、山水等五大主題板塊凸顯安慶元素,“白天看景·晚上看戲”成為安慶文旅融合品牌,安慶正在打造國際國內著名旅游目的地、長三角區域優選旅游勝地。
◆阜陽市:旅游強市“五個一批”精品打造工程
重點實施“121”三帶建設工程,加快推進潁州西湖景區一期、祥源潁淮生態文化旅游區、潁河泉河風景帶、三角洲片區、潁上八里河景區、管仲老街、中國管園、臨泉封神魔幻谷、阜南溫泉小鎮、太和中醫藥健康基地等精品景區創牌、提質、擴容。
◆淮南市:旅游市場聯動推廣
近日,主題為“山水楚韻 逍遙淮南”的淮南旅游市場聯動推廣活動在萬畝荷花盛開的焦崗湖正式啟動。活動將推動淮南市旅游消費復蘇升級、擴容提質,不但能滿足人民群眾的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也是對中央提出的“六穩、六保”的具體實施實踐。
◆蕪湖市:提速發展數字文旅
全面打通“線上+線下”旅游模式,開展10余場全域旅游云展播,吸引千萬人次在線云游“歡樂蕪湖”;線上預約成為出游新常態,馬仁奇峰景區“五位一體”智慧景區管理系統項目入選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度文化和旅游信息化發展典型案例。
◆蚌埠市:持續強化文旅業態拓展
策劃60個文化旅游項目,深入推進“文化+”、“旅游+”,促進文化和旅游在各領域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夜間經濟,培育新型業態和消費模式,“蚌埠阿財老鋪龍蝦土菜館”入選省級“十佳深夜食堂”。20家文旅企事業單位入選全省百佳文旅品牌、省十大研學旅游示范基地、省最美公共圖書館、省最美博物館等。
◆馬鞍山市:發揮文旅融合優勢,助推脫貧攻堅跑出“加速度”
設計推出6條鄉村旅游扶貧線路,通過馬鞍山智慧文旅、馬鞍山日報等平臺發布,吸引近700余名市民報名體驗。依托抖音、今日頭條、網紅大V號等新媒體,加大對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的宣傳推介,開展線上直播、線上帶貨和線下體驗系列活動。
◆滁州市:“重啟”銀幕,助力院線回暖
通過強化網上營銷、現場發放禮物、免費觀影等手段,采取“新片‘吸睛’+老片‘重溫’”放映模式,精心安排眾多優秀中外電影,吸引大眾回歸電影院,推動影院復工率、放映場次、觀影人次、票房數據等指標持續上漲。截止目前,全市影院八成復工,平均上座率近10%,票房收入70萬余元。
◆六安市:傾力打造文旅“夜”品牌
發展“夜游”主題觀光活動,推出南山“草原之夜”帳篷音樂節、抹茶村“北極光之夜夢幻燈光節”、“紅街夜市”等項目點亮夜間旅游經濟。九公寨景區打造亮化工程,突出夜間燈光游覽;葉集區建設多處“綠色”主題夜間休閑游憩公園,每晚吸引游客達3000余人次,結合四級聯建,推出夜間特色農家樂10余家。
◆宣城市:持續推進“皖南川藏線”品牌建設
宣城市以項目建設為引領,通過優化交通條件、完善配套設施等方式持續推進“皖南川藏線”建設,“皖南川藏線”旅游持續保持高熱度。
◆黃山市:精準發力市場營銷
聯動杭州都市圈舉辦旅游合作采購大會,發布“兩人成行、一人免單”、“山水村”門票等優惠政策,首次對外展示推廣黃山宣傳片《天空之眼》;持續舉辦“趣游黃山”抖音短視頻大賽,視頻參與4000余條,播放量超7000萬人次。
◆宿州市:文化惠民系列活動點亮群眾文化生活
以人民群眾活動為主體、以自娛自教為主導、以滿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宿州市舉辦“2020宿州之夏文化惠民活動”,目前已舉辦11場“2020宿州之夏百姓樂(群星獎)大舞臺”文藝演出,參演群眾演員1800多人,觀眾4.5萬人次。
◆銅陵市:爭創文旅品牌助力經濟復蘇
銅陵市義安區西聯鎮梨橋村入選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5家鄉村旅游示范村、5家農家樂入選全省“雙百”名單。持續推進大通古鎮文化旅游區、浮山景區創建國家5A級旅游景區,積極推薦上規模、有實力、具有示范效應的文化產業企業申報國家級、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國家動漫重點企業。
◆淮北市:強化城市品牌形象
從淮北歷史、美景、味道、民俗等角度拍攝推出文化旅游創意營銷系列宣傳片,充分利用電視臺、客戶端、微博、微信公眾號以及抖音等新媒體渠道開展城市形象宣傳推廣,打造城市品牌形象。修訂《淮北文旅指南》《文明旅游簡明讀本》,對景點分布、旅游知識等進行詳細介紹,集中展示淮北城市形象和文旅資源,指導游客暢游淮北。
◆亳州市:“夜游地圖”助力文旅市場復蘇發展
亳州市文化旅游體育局制作推出“亳州城區夜游地圖”,夜游地圖打通了區域內文化、旅游、體育資源,將美食、購物等元素相結合,讓更多市民走出家門,讓更多游客選擇留下,吃得舒心、住得溫馨、買得稱心、玩得開心,提升“夜游”的含金量,推動“地攤經濟”與“夜經濟”融合發展。
◆池州市:“抖”動全網
開展池州抖音挑戰賽暨十大網紅打卡地評選活動。全市各地文旅部門負責人參與抖音視頻拍攝,為視頻挑戰賽加油助威。邀請擁有千萬粉絲的網紅達人來池州景區打卡宣傳。網絡征集,組建愛好攝影、旅游、拍攝的網友游覽池州各景區,收到參賽視頻2470個,全網累計播放4113.2萬次。
非遺活動精彩紛呈
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2020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安徽省組織開展首屆“非遺購物節”活動。活動以“非遺傳承,健康生活”為主題,以“宿州符離集燒雞、亳州一聞香糕點、阜南黃崗柳編、潛山王河舒席”等傳統工藝、美食類非遺產品為主,通過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電商平臺,借助抖音、快手等直播方式開展非遺宣傳與直播帶貨,滿足人民群眾個性化、多樣化的文化旅游產品需求,推動非遺更好融入當代生活。截至目前,安徽省已有236家非遺產品店鋪入駐網絡銷售平臺,涉及非遺項目152個。
安徽省不斷探索“非遺+扶貧”模式,以傳統工藝為重點,對全省非遺資源進行系統梳理,重點選取覆蓋面大、從業人員較多、適于帶動就業、有市場潛力的非遺項目,建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助力精準扶貧。目前,已依托黃崗柳編、王河舒席兩個非遺項目,向文化和旅游部申報建設阜南縣天億黃崗柳編、萬家和柳編以及潛山市王河舒席等3個非遺工坊,并申請資金支持,涉及建檔立卡貧困戶122家、建檔立卡貧困人口427名。
◆宿州符離集燒雞:
心靈歸宿、幸福之州,美麗富饒的宿州大地孕育了傳承千年的符離集燒雞。燒雞是宿州悠久文化的珍貴典藏、綠水青山的自然饋贈、脫貧攻堅的獨特秘方和特色產業的靚麗名片。符離集燒雞與河南的道口燒雞、山東的德州扒雞、遼寧的溝幫子熏雞并稱為中國四大名雞,其精湛的傳統工藝、科學的加工配方,在國內外食品展評會上多次獲得金獎及名牌產品稱號。
◆亳州一聞香糕點:
亳州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不僅沉淀著深厚的文化,也孕育了風味獨特的美食。其中,一聞香糕點憑借著酥、脆、糯、香遠近聞名,尤其是綿香酥、舌頭酥、寸金糖、麻片四種被稱為“亳州四大名點”的糕點更讓人垂涎欲滴。“一聞香糕點”因魏武帝曹操而名揚天下,時人以能吃到一聞香糕點而自詡。后來,歷朝歷代亳州父母官朝貢時,也必奉上“一聞香糕點”。
◆阜南黃崗柳編:
阜南縣黃崗柳編生產歷史悠久,據明正德《潁州志》記載,黃崗柳編已有500多年的歷史,其柳編工藝品以當地杞柳為原料,或配以木、草、藤、鐵、瓷等材料用手工編制而成,從家居生產、生活用品到樓堂館所,廳室的壁掛,屏風,飾物、家具以及園藝等,有20大系列、上萬個品種,特別是黃崗的“經編” “立編” “野生紅藤編”和“意編”產品,其工藝造型、技法、質量為全球一流,給人以古樸典雅、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視覺效果,深受消費者的青睞。
◆潛山王河舒席:
舒席是潛山市特色竹編工藝制品,其細薄柔滑、堅韌耐磨、涼爽消汗、折疊易帶,因潛山古名“舒州”而得名。潛山市王河、油壩等地有著2000多年的編席歷史,上個世紀80年代,出現了“家家興竹園、戶戶編舒席”的繁榮局面,2018年舒席被批準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潛山市抓住契機,積極探索“合作社+電商+農戶”的模式,推進舒席傳統工藝的傳承和產業振興,引導舒席企業將手工舒席生產與現代電子商務無縫對接,使這一沉睡中的非遺資源成為活資產,讓不少老藝人吃上了手藝飯,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
迎客天下“云游”安徽
全球疫情期間,為持續面向海外市場宣傳推廣安徽文旅,確保疫情后及時對接海外游客出游需求,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推出“云游”安徽海外宣傳推廣活動,豐富線上文旅產品創新供給,助力海外民眾足不出戶暢游安徽。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積極對接文化和旅游部駐新加坡、泰國、緬甸、馬耳他等中國文化中心、旅游辦事處等機構,通過其官網、微信等社交媒體平臺宣傳推廣安徽文化旅游。在相關機構的大力支持下,安徽文化旅游資源產品登上“云端”,供海外民眾云上欣賞安徽美景、品讀安徽文化。在開啟海外云傳播同時,注重加大形象推廣力度。“美好安徽 迎客天下”。俄羅斯VK社交媒體全年宣介安徽特色文旅資源,不斷提升安徽文旅在海外的知名度、美譽度。
后疫情時代關于“皖”若新生的思考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模式,文旅各業態當務之急是怎么生存下來,我們要注重滿足游客個性化的生活方式,關注“無景點旅游”或“無邊界景區”,把現有旅游產品融合串聯,讓各個年齡段的游客都能“一步到位”式的盡情游玩。
探討文旅融合的新路子,打造智慧旅游平臺,努力做好“服務提升、環境提升、素質提升”,抓好市場風口,在原有的產品上升級再升級。結合鄉村振興和休閑旅游度假時代到來的機遇,打造小而精、小而美的“微旅游目的地”。
在后疫情時代,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直播?不要固守以往對旅游的認知,要精準把控游客需求,以“人”來帶動某個景區、某個地方的流量和曝光量。或者以“產品”為主要的形式來進行包裝,對外推出。通過OIA平臺進行可視化旅游,包括虛擬旅游、景區直播、酒店直播、購物直播。同時著力打造以年輕人喜歡為主的產品,持續提升旅游產品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