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梨、花、茶”改變了這個傳統農業村

    2020年10月30日 07:47    來源:重慶日報    吳剛

      漫山遍野的格桑花,從一個山頭綿延至另一個山頭。花叢中、林蔭下,到處是用稻草扎成的牛羊。這里,是巴南二圣鎮集體村。

      目前正在舉行的巴南區2020年農民豐收節活動的主會場,就在集體村。如今的集體村已成為巴南鄉村建設和經濟發展的典范——農民人均純收入從2008年的4000元增長為2019年的22600元,增長了5.65倍。全村1/3農民家庭買了車,1/2的農民家庭有了電腦。

      “集體村主動適應時代和環境的發展變化,堅持將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新時期農業農村工作的主線,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農旅融合為抓手,以‘梨、花、茶’為載體,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推動農村改革發展換擋升級,鄉村發展不斷邁上新臺階,已進入新的發展提升階段,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作出了有益探索,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堅實基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城千縣萬村調研組在報告中這樣評價集體村。

      充分挖掘農業多功能性

      改變“一糧獨大”發展模式

      集體村位于二圣鎮天坪山上。10多年前,這里和重慶其它農村并沒有兩樣,村民種植著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青壯年農民大多選擇外出務工,越來越多的耕地被閑置。

      經濟作物,是農村致富的一大法寶。從2002年開始,集體村一些村民開始嘗試種植南方早熟梨。3年后,果子熟了,卻面臨銷售難題。“當時1斤梨最貴的也只有1元錢,扣除運輸、農資成本,我們還要倒貼。”村民李坤國回憶說。

      到2007年前后,村里的梨樹種植面積已經突破4000畝。千辛萬苦種出來,果子卻賣不掉,有的村民索性提起斧頭上山,砍掉果樹,重新種起了玉米。

      天坪山距離重慶主城繁華地帶只有50多公里,1小時車程。能不能讓城里的人們來山上走走玩玩,順便買村民的梨子?2008年,二圣鎮決定舉辦首屆采梨節,把“守株待兔”改為“引客入林”。當年,村民們第一次在家門口賣梨,250萬公斤梨子成功外銷。

      此后,集體村連續舉辦了12屆采梨節,天坪山梨逐漸打開市場,銷售價格也扶搖直上。村里的梨基本實現“一周賣完,一年預訂”。

      從農旅融合中嘗到甜頭,集體村乘勢而上,擴大了梨的種植規模,并新增花卉和茶葉等經濟作物品種。目前,集體村已基本形成以“萬畝梨園”“萬畝花海”和“千畝茶葉”為特色的“兩萬一千”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并開辦了梨花節、山地自行車賽等新的鄉村節慶和賽事。3月看花、4月采茶、7月摘果、秋游花海,集體村由此成為重慶主城近郊游的熱門目的地。

      充分挖掘農業多功能性,改變了“一糧獨大”的傳統農業發展模式,改善了農業供給體系,逐步實現了以糧為主向以觀光休閑為主的轉變,2019年,集體村接待游客1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近1.5億元。

      融合現代管理理念

      保持鄉村旅游競爭力

      農旅融合,是城市近郊農村充分挖掘自有資源實現鄉村振興的一條常規路徑。隨著重慶主城周邊鄉村旅游項目越來越多,集體村要保持競爭優勢,還需要在農產品品質、旅游品質上狠下功夫。為此,集體村走上了另一條融合發展之路——傳統農業與現代生產組織方式、現代管理和現代科技的融合。

      2009年7月,集體村委會牽頭成立了眾喜早熟梨專業合作社,通過“四統三分”模式(即統一梨園基礎設施建設、統一技術咨詢和培訓、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包裝銷售,分戶細化管理、分紅返利等),實現農戶抱團發展。

      為提升產品品質,2013年,巴南區啟動“生態治果”工程,制定了生態梨園生產技術標準,從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雜草控制、農業廢棄物處理等方面,對集體村梨園進行生態化改造。

      以田間管理為例。集體村的梨園采用梨樹非充分灌溉技術,配套灌溉管網、排水溝渠和緩沖溝塘,滿足生態攔截和排灌需要,并實施營養診斷配方施肥技術,讓化肥用量較常規減少40%以上。

      科學管理,綠色發展,提升了天坪山梨的產量,也提升了梨的品質。相比10年前,天坪山梨的產量從每畝500公斤提升至2000公斤,價格從2元/公斤提高到16元/公斤。

      旅游品質的提升,主要通過引入龍頭企業來實現。例如,重慶優榮農業公司進入集體村后,打造了5000畝花卉苗木基地,經過不斷升級改造,目前已經升級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年接待游客量50萬人次,被評為“國家旅游局全國優選旅游項目”“重慶十大旅游新名片”。

      瞄準農產品加工業

      進一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

      地還是那片地,人還是那些人,只有通過融合發展,廣泛嫁接外部資源,才能借力打力,實現鄉村發展量的擴張和質的提升。在融合旅游業、現代科技和管理之后,集體村又把融合發展的目標瞄準了農產品加工業,以此進一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并延長產業鏈,提供更多就業崗位,促進農民增收。

      例如,重慶茶葉集團不僅在集體村建成了自己的茶園,還建立標準化生產車間,引進國內外先進制茶設備,實現就地生產、研發、加工、銷售一體化。集體村的茶葉,在這里被加工成巴南銀針、巴渝紅、傲雪臘梅花茶等系列產品,遠銷全球數十個國家。

      就地種植、加工一條龍,縮減了物流成本,提升了產品競爭力,讓企業發展更穩健,才有能力與農民共享成果。重慶茶葉集團與集體村茶農簽收購訂單,建立利益共享機制,將公司利潤5%作為紅利分給茶農,已累計分紅170萬元。同時,依靠全產業鏈,重慶茶葉集團為包括集體村在內的當地村民,提供了近8000個工作崗位。由此,村民可獲得土地流轉、田間種植、制茶等多個環節的收益。

      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例如,2018年底,重慶山語溢香茶業有限公司在集體村建立了約500畝生產示范基地。次年9月,重慶沱茶正式面世。目前,這款茶葉已經形成800噸年產能,行銷國內10多個省市;重慶泓誼食品有限公司每年從集體村收購近20萬斤天坪山白蘿卜、3萬斤翠冠梨,加工研制成老鴨湯作料、蘿卜線開胃菜和梨膏……

      “立足農業是本底,加工及文旅增效益。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集體村產業融合的乘法效應,正是通過一二三產的融合,使農業效益成倍顯現,產品價值成倍增加,農民收入成倍增長。”集體村黨委書記鄭孝前表示。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責任編輯: 魏金金 )

    “梨、花、茶”改變了這個傳統農業村

    2020-10-30 07:47 來源:重慶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公交车上驯服冷艳麻麻| 国色天香论坛视频高清在线|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码|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男女猛烈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一本大道香一蕉久在线影院| 日本福利片国产午夜久久| 亚洲第一黄色网址|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l| 国产成人AV免费观看| 99久久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小雪把双腿打开给老杨看免费阅读 | 欧美内射深插日本少妇| 免费观看性生活大片|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直播| 欧美一级在线看| 免费一级做a爰片性色毛片| 羞羞视频免费网站在线看| 国产精品2018| 99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女人张腿让男人捅| 久久99九九国产免费看小说| 日韩a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一二三区| 濑亚美莉在线视频一区| 国产乱妇无码大片在线观看| 鲁啊鲁啊鲁在线视频播放| 国产精品高清久久久久久久|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高清中文字幕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高清中文字幕 | 国产黄大片在线观| 东北壮汉gayxxxvideo| 新婚娇妻倩如帮助三老头| 亚洲AV无码潮喷在线观看| 欧美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用我的手指搅乱吧未增删翻译| 四虎影视免费在线|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播放| 国产成人三级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4ayy私人影院|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