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首場“云上文博會”——第十六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拉開序幕。12個云展館、網上洽談簽約、24小時“不打烊”,展現文化產業發展的新成果新趨勢。經過16年的發展,如今的文博會已成為“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
作為文博會的誕生之地,近年來,廣東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驅動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交出一張格外亮眼的成績單:2013—2018年,廣東文化產業年均增長12%以上,遠高于全省GDP增速;文化產業對全省GDP貢獻率從5.66%提升到9.61%;文化產業規?偭窟B續17年居各省市區首位;2018年,廣東文化產業增加值達5787.81億元,比2013年增長1.92倍,占全省GDP比重為5.79%,已成為全省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規模領先
文化產業年均增長12%以上
在大熒幕上觀看“熊出沒”,欣賞舞臺上精彩的粵劇演出,用網易云、酷狗聽歌,在騰訊電子競技平臺上娛樂……這些文化產業的“廣東IP”,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
廣東文化產業9大類146個行業門類齊全,其中7大門類增加值全國占比超過10%,新聞信息服務、創意設計服務、文化傳播渠道、文化裝備生產、文化消費終端生產等規模領軍全國。
一款頭戴降噪耳機,既能夠保證聽歌品質,又不會過濾掉戶外的安全信號音。酷狗音樂新推出的酷狗M9頭戴降噪耳機,通過Audio+自研音頻疊加技術,讓音樂迷可以“安全聽歌”。技術專利申請量突破1800件的酷狗音樂,是廣東文化產業的標桿企業之一。
目前,廣東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已達29.7萬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9072家,從業人員336.6萬,均居全國第一位。有24家企業被評為“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多家企業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
同時,廣東還建設了一系列高效的產業發展平臺,加快集聚優質文化資源要素。羊城創意產業園、南方289藝術園區、松山湖粵港澳創意文化產業實驗園等300多個文化創意園區燦若群星。
2013—2018年,廣東文化產業年均增長12%以上,遠高于全省GDP增速;文化產業對全省GDP貢獻率從5.66%提升到9.61%。2018年,廣東文化產業增加值達5787.81億元,文化產業規?偭窟B續17年居各省市區首位。
近年來,廣東落實“共建人文灣區”部署,精心制定《廣東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提出要為共建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作出積極貢獻。
一條橫跨珠江兩岸的創意文化產業帶輪廓初顯。廣州圍繞“四個出新出彩”,在加快文化產業創新發展上再創新高;深圳加強深港、深澳在創意設計等領域合作,“深港設計雙城展”“深澳創意周”等品牌國際影響與日俱增;珠海推動建立“澳門資源+全球技術+創新人才+橫琴載體”合作模式,協同發展文化創意、休閑旅游等;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慶等市依托特色優勢,聚焦影視、游戲游藝、4K產業、中醫藥文化等,協同港澳蓄能發力。
“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新協同發展,要加強文化及相關產業的分工與合作,提升大灣區文化創新能力!蹦戏娇萍即髮W黨委副書記李鳳亮表示。
科技賦能
數字文化成穩增長關鍵一招
不久前,2020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在上海浦東足球場舉辦。賽事不僅在微博等社交媒體上引發熱議,還通過直播,吸引全球數億電競粉絲關注。2015年,騰訊已全資收購了《英雄聯盟》游戲產品的開發商Riot Games,成為這場賽事的“幕后贏家”。
數據顯示,目前在國內收入前十的移動競技游戲中,有9款由廣東游戲企業研發或運營;2019年,全國熱度Top20的電競游戲客戶端產品55%出自廣東;Top20電競游戲移動端產品廣東占比80%,流水高達91.6%。
近年來,廣東游戲電競業做強做大,具有國際一流水準的原創游戲品牌、團隊和企業不斷孕育,占據了全國92%市場規模!皬V東在電競游戲產品方面的優勢,非常有利于未來電競生態的構建!睆V東省游戲產業協會執行會長魯曉昆表示。
科技的運用,為文化創意產業騰飛插上翅膀。廣東順應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加快構建文化科技創新體系,大力培育數字創意產業集群,全省有文化產業相關高新技術企業近800家。深圳南山區、廣州勵豐公司、華強方特公司等獲評2019年度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去年,由珠江電影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粵劇院打造的國內首部4K全景聲粵劇電影《白蛇傳·情》上映,以最新的超高清視頻技術,演繹傳統戲曲經典。
如今,廣東4K/8K超高清視頻產業全國領先,開通全國首個省級4K頻道,500多家上下游企業落地廣東,集聚形成穗、深、惠等3個4K產業集群。省廣晟資產公司的數字音頻DRA技術已成為國際標準。傳統文化產業改造升級邁出重要步伐,深圳雅昌文化集團獨創“印刷+IT+文化藝術”模式,引領高端藝術品電子商務行業新風向。
先進制造、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關鍵技術與文化產業深度融合,成為產業發展的新動力來源。據統計,2019年,廣東數字出版產值超1800億元,動漫產值約610億元,網絡游戲業收入1754億元,均居全國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疫情壓力,發展數字文化成為文化產業穩增長的關鍵一招。今年以來,廣東網絡游戲、網絡社交平臺、短視頻平臺、網絡視頻、網絡音樂、文化云平臺逆市上揚,游戲產業上半年營收超過1000億元,同比增長20%以上,海外收入超過14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0%,對全省乃至全國文化產業復蘇起到了積極帶動作用。
業態創新
融合發展加快轉型升級
走在潮州牌坊街,23座牌坊次第展開,記載了一位位忠臣孝子、登科文人,講述著潮州意蘊悠長的古文化。2009年,牌坊街修繕完成后開始對外開放,成為了游客來潮州必到的“打卡”點之一。
以“文化+”為核心,各種新興業態不斷涌現。其中,“文化+旅游”,通過文化內涵的挖掘和塑造,激活廣東豐富的嶺南文化、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加快旅游業轉型升級。
目前,全省已創建兩批14個廣東省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推出64條歷史文化游徑和100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99個文化和旅游特色村、20個省旅游風情小鎮,紅色文化游、南粵古驛道游、文化遺產游、粵美鄉村游多姿多彩。
今年,通過新推出各類網紅打卡點、旅游線路、消費券,增加高端文旅產品供給,推廣新型文化和旅游消費金融服務模式,群眾消費熱情不斷上漲,國慶中秋假期全省共接待游客4998萬人次,同比恢復81.2%,旅游總收入356.7億元,同比恢復68.6%。
今年年初,《廣東省加快推進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發布,提出推進實施紅色文化和旅游提質升級、嶺南特色文化傳承利用、粵美鄉村文旅振興、文旅基礎設施融合升級、文旅公共服務效能提升、文旅企業做強做大、文旅新業態新動能培育、文旅品牌推廣、“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等九大工程,文化和旅游進一步深層次融合升級,激發新一輪的創新發展動力。
如今,大灣區郵輪旅游合作不斷走向深入,“一程多站”聯線旅游新線路新產品深受歡迎,深圳、珠海、中山、惠州、廣州番禺區等國家級全域旅游示范區串珠成鏈,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游目的地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在“文化+金融”方面,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媒體融合發展投資基金、文化和旅游產業投融資對接會等一項項舉措,為文化產業注入金融活水,讓南粵大地成為文化投資熱土。
在媒體融合方面,南方+、羊城派、觸電新聞、21財經等主流媒體移動平臺快速崛起,推出了一批既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又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的“爆款”產品。如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推出的“南方+”客戶端,目前已覆蓋7000萬下載用戶,南方號平臺擁有7000家入駐機構1.5萬名新媒體運營人員,已成為廣東規模最大的政務新媒體聚合平臺。
下一步,廣東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以“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努力建設數字文化新高地、文化創意增長極、文旅融合示范區,爭當全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排頭兵。
。戏饺請笥浾 夏凡)
(責任編輯: 李冬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