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日,筆者在寧晉縣看到,投資近百萬元的河渠鎮“393工筆畫藝術區”已經初具規模;小南海市場工筆畫一條街已有20多家門店開業。另據介紹,占地2600畝的“寧晉文化產業園”正在籌劃中,建成后工筆畫藝術展廳、書店、工筆畫學校、影劇院等將陸續進駐,以工筆畫為龍頭的文化產業,正呈現出規模化發展的良好態勢。
近年來,為做強工筆畫產業“龍頭”,河北寧晉縣委、縣政府將發展工筆畫產業作為重要內容,寫進《寧晉縣建設文化大縣發展規劃》中,并確定了工筆畫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以鄭增科、李青海、趙艷飛、劉振波等為代表的100多人骨干群體為依托,以工筆畫畫院為載體,經過3至5年努力,使工筆畫從業隊伍從現有的3600多人發展為20000人左右,同時,以30個工筆畫特色專業村為依托,以5個工筆畫產業公司為“龍頭”,使工筆畫產業3年后總收入達到2億元。
為此,該縣先后組建成立了寧晉縣工筆畫畫院、寧晉縣工筆畫藝術學校,培養了一批達到中等專業水平的創作人才。他們的作品多次參加各級文博會和展覽并獲獎,個人出版畫冊數十種,多人次作品入編國家級書畫辭書辭典,并在全國大賽上獲獎。鄭增科還應邀為釣魚臺國賓館、茅臺酒廠等單位作畫。河渠鎮油房村農民劉振波開辦個人畫室十余年,培養出的學生近百名。今年4月,劉振波等5位寧晉工筆畫畫家成為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至此,寧晉全縣已擁有中央、省、市級書畫會員200余人。
圍繞工筆畫產業,該縣重點培育了30個特色專業村,組建起5個工筆畫產業公司,形成公司+基地的產供銷一條龍模式,并通過進一步引導和規范提升產品內涵。該縣河渠鎮、鳳凰鎮、換馬店鎮等5個鄉鎮的50多個村,匯集工筆畫作者5人以上的畫室有100多個。不少工筆畫畫師在北京、天津、石家莊和河南、山東等地開設畫室,建店營銷。如今,在北京、天津工筆畫市場,寧晉工筆畫被稱為“河北派”,出自寧晉的工筆畫不僅在北京琉璃廠和潘家園市場兩大市場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占據了80%的工筆畫市場份額。
據該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繩建廷介紹,目前,該縣從事工筆畫創作、臨摹的有3600多人,每年創作工筆畫作品上萬件,從業人員年人均收入3至5萬元,產業總值超億元,產品遠銷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
(責任編輯:王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