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是全國“敬老月”,10月23日是重陽節,也是我國第11個法定老年節。在重陽節前后,我國民間有登高、賞菊、飲菊花酒、吃重陽糕等傳統習俗。當下,重陽節又被賦予了敬老、愛老、助老的新內涵。然而敬老、愛老、助老不應只是在重陽節的一日之舉,需要全社會,包括我們每個人,將敬老、愛老、助老之心化作實際行動,將“花式”關愛老年人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孝為德之本,百善孝為先。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以及家庭小型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許多家庭擔負著不小的養老壓力。在快節奏的生活和繁忙的工作重壓之下,許多人往往忽略了家中孤獨的父母。與子女分隔兩地的老年人,也許逢年過節才能與子女團圓一次;然而不少與子女居住在同一座城市的老年人,平時一樣很少能夠見到子女。因此,許多老年人最期盼的就是過節,因為彼時子女就有時間帶著孫輩去看望他們。子女一走,老年人就又會失落好幾天。
還記得上次給父母打電話聊了什么?上次回家是什么時候?又有多久沒和父母一起吃頓飯了?對于老年人,精神贍養非常重要。重陽節是老年人的節日,但是不要等到那一天,才想起年邁的父母,才去表達孝心。畢竟重陽節只有一天,而關愛父母更應該在平時。老年人期盼的是細水長流的關愛,而不是突擊式的關心。不管工作、事業有多忙,都不要忘記家中的父母,不要忘記常常給他們打個電話,聊聊家常;不要忘記“常回家看看”,撫慰父母的思念之苦。
此外,營造敬老、愛老、助老的社會氛圍,還體現在很多方面。而這些舉措都不是短時間內可以完成的,需要長期積累。
共建共享無障礙環境。無障礙環境建設是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各方面齊抓共管、共建共享。無障礙環境建設應由多主體廣泛參與,尤其要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無障礙環境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廣泛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宣傳活動,推動法律進鄉村、進學校、進社區、進單位,堅持集中宣傳與日常宣傳相結合、線上線下宣傳相結合,宣傳無障礙環境理念,普及無障礙環境知識,提升全社會的無障礙環境意識。持續推進“智慧助老”行動,幫助老年人學習使用電子設備,跨越“數字鴻溝”。
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權益。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老年人在健康養老、財產處理、情感慰藉等方面有了更多元的需求。與此同時,騙子在侵犯老年人合法權益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新招式。應持續加強養老詐騙防范治理,加大老年人反詐知識宣傳力度,發布典型案例,切實增強老年人的防范意識。支持法律援助機構、公證機構等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普法宣傳活動,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讓法律服務更好地惠及老年人。
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素養。用老年人聽得到、聽得懂、聽得進的方式,普及老年人常見病、多發病的防治知識,積極倡導老年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深入開展老年口腔健康、老年營養改善、老年癡呆防治促進和老年心理關愛活動,促進健康老齡化。
促進老年人積極融入社會。充分利用各地老年大學的優勢,積極組織開展廣場舞、健步走、歌詠、閱讀、書畫、攝影等適合老年人的文體活動,普及科學健身知識,豐富精神文化生活。支持企業開發適合老年人的養生旅游、醫療旅游等休閑度假類產品。為有再就業意愿的“銀發打工族”創造良好的再就業環境,加強勞動保障,暢通老年人與用工單位之間的溝通渠道,促進供需進一步匹配,鼓勵老年人發揮余熱,讓“夕陽紅”生活更加充實。
(責任編輯: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