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年初,隨著物業費催繳高峰期到來,物業糾紛也進入“高發期”。小物業關系著大民生,物業糾紛是基層治理中不容忽視的重要部分。
記者調查了解到,物業糾紛的背后是服務馬虎、合同模糊、賬本糊涂三重“淤點”。業內人士建議,應抓住“牛鼻子”,加快推廣物業合同示范文本,鼓勵成立業委會自治,不斷完善物業服務評價體系,避免層出不窮的物業糾紛讓小區“管家”變“冤家”。
三重“淤點”堵出物業糾紛
記者實地走訪發現,頻發的物業糾紛,大多牽扯到下面三重“淤點”:
一是“服務馬虎”,質價不符陷惡性循環。物業服務質量不過關,業主表達不滿最直接有力的方式便是拒繳物業費。由此帶來的后果卻往往與業主的初衷背道而馳,物業公司因周轉困難導致服務質量進一步下滑,從而陷入惡性循環。
“上一家物業公司管理不善,草坪裸露、垃圾遍地、車庫積水,很多業主因此拒絕繳費。”江西省南昌市萬達星城小區物業管理委員會執行主任劉衍平說,物業“停擺”后,小區管理陷入混亂。2022年年底,小區4000多戶業主在社區引導下組建物管會,更換物業公司。近兩年,小區綠化補植4萬多平方米,地下車庫新換排污泵95臺。
二是“合同模糊”,權責不清監督維權難。不少物業合同對責任范圍、收費標準、違約懲戒等內容語焉不詳。面對合同“模糊條款”,業主維權沒依據、難量化,常常“打落門牙往肚里咽”。
“很多物業服務合同不夠明晰,只有粗略框架而缺乏細則。”南昌市住建局物業管理科科長黃祥斌說,比如小區綠化成活率、樓道清潔頻率、每日垃圾清倒次數等具體服務內容沒量化,既不便體現物業公司的作為,也不利于業主監督和維權。
三是“賬本糊涂”,公共收益分配不透明。隨著物業廣告、停車泊位、快遞柜等公共區域收費項目增多,本該業主共有的收益如何分配使用備受關注。公共收益公開透明,才能讓業主心中有數,而不是“心里有氣”。
2024年7月,江西省消保委發布報告顯示,2089份問卷中,超半數業主表示物業未公布過公共區域收益情況明細,超四分之一的業主對公共區域收益情況毫不知情。
基層“開方”探路活血化“淤”
社區是基層治理中的最小單元。為妥善預防和化解物業糾紛,江西多地探索公開自治、獎懲促治、協商共治等適用不同場景的物業管理新模式。
——“紅管家”監督群眾自治。宜春市銅鼓縣把全縣社區劃分成58個小網格,配備近600名“紅管家”,下沉到家門前“最后一米”,發動群眾自治,把物業糾紛等矛盾化解在基層。
“以前公共收益都是物業公司說了算,業委會不清楚明細和用途,雙方甚至為此鬧上法庭。”銅鼓縣蔚藍名苑小區業主吳長生說,他們更換了物業公司,讓“紅管家”發揮第三方監督職能,充分發揮業主的“主人翁”作用,通過公開收益細則、細化分配比例等方式處理公共收益。在2024年年底,小區把20多萬元地下車位租金拿出來,給258戶業主每戶分紅1000元。
——“紅黑榜”促進長效治理。2024年下半年,隨著新修訂的《南昌市物業服務企業信用信息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實施,南昌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深入推行物業服務企業信息分級分類監管,實行“紅黑名單”管理,為“五星”“四星”“三星”標識企業授標識牌,對評為低星級的物業企業加強指導幫扶、增加督查頻次,促進物業服務提質升級。
“經過一年努力提升服務品質,公司從‘四星’升為‘五星’,物業糾紛更少了。”南昌市金地物業管理有限公司項目經理許登石說,被評為高星級的物業企業獲得的不僅是榮譽,行業協會也會推薦服務機會,這激勵他們不斷提升服務質量。許登石服務的小區近兩年基本服務投訴率大幅下降,物業繳費率超過90%。
——“村物業”三方協商共治。宜豐縣迎賓花苑小區是個自建房小區,與一般城市小區相比,居住群體和社區結構更多元,物業糾紛更復雜,類似的小區在宜豐縣有20多個。為此,當地摸索出一套獨特的村委會、物管會和物業服務企業三方協商共治模式,建立“小區事、大家商”“我服務、你評價”“物業費、三方議”等協商議事制度。
“從村民變市民,從住平房到住樓房,大伙剛開始不習慣,物業糾紛也不少。”47歲的小區業主李愛華說,小區引入縣綜投公司旗下物業公司,探索“先服務、后收費”模式,物業公司首年不收取居民物業費,次年根據服務情況征求居民意見商討確定服務收費標準。村支部指導村民小組成立理事會,承擔相應的事務性協調工作,居民滿意度顯著提升。
抓住“牛鼻子”推動服務“質價相符”
為溯源治理物業糾紛,建設和諧社區,業內人士有以下建議和期盼:
首先,加快推廣物業合同示范文本。推進物業服務合同標準化、規范化,是在前端預防物業糾紛的有效舉措。黃祥斌表示,南昌在探索物業企業星級評價、物業服務事項公開等管理舉措的同時,正在推動行業協會盡快健全物業合同示范文本,這是化解“淤點”的關鍵。通過細化合同條款,讓業主監督有標準、企業履職有約定、部門監管有依據,物業公司的“成績單”“賬目表”等都一目了然。
其次,進一步完善物業服務評價體系。業內人士期待物業行業協會發揮自治效能,明確物業服務標準,細化服務范圍,建立物業服務企業綜合評價機制。這既能避免物業企業“啥都管”,卸下不屬于服務范圍內的“包袱”,也能有效促進物業服務水平提升。
最后,鼓勵小區成立業委會行使職權。宜豐縣城興物業有限公司項目經理李國棟等業內人士表示,當前仍有很多小區沒有成立業委會,或沒有正確行使其職權。這不利于對物業服務及時審查監督,以及保障業主的應有利益,容易加劇物業糾紛,建議有關部門對此加強指導,促進社區自治和溝通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