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車行駛在內蒙古的公路上,隨處可見“大風車”葉片舞動,輸電線路連通八方……風電正成為內蒙古新能源產業發展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內蒙古自治區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去年當地年度新增新能源裝機規模超過4100萬千瓦,同比增長超30%,新能源總裝機規模達1.35億千瓦,其中風電裝機規模超8500萬千瓦。
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離不開龍頭企業引領。走進烏蘭察布的運達股份北方總部智能產業基地,生產制造現場一派熱火朝天景象。工人加班加點進行10兆瓦風電機組裝配,產品完成后將發往自治區內的大型風電基地。
“我們基地擁有全國首個13兆瓦級陸上風電機組全功率試驗平臺,在企業創新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基地具備年產500萬千瓦的風電設備生產能力,主打產品為4兆瓦—10兆瓦及以上風電機組,主要滿足內蒙古及周邊地區需求。”內蒙古運達能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趙華星介紹,作為烏蘭察布市“能源+產業”發展模式下引進的重要現代能源裝備制造項目,企業將發揮“鏈主”作用,持續帶動地方及上下游配套產業的開發、引進,推動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量質齊升。
在不遠處的遠景科技集團烏蘭察布葉片基地,廠房內新建的碳纖維葉片模具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碳纖維葉片韌性強、重量輕,市場前景廣闊。我們新上的碳纖維葉片模具已經完成調試工作,預計年后就能開工生產,又將為企業帶來新的增長點!被刎撠熑寺櫧ㄜ姼嬖V記者,通過拉擠成型工藝制備出碳纖維復合材料的碳梁風電葉片產品,具有高強度、耐腐蝕、抗疲勞、抗蠕變等特性,更符合風電葉片大型化、輕量化發展趨勢,目前工廠已具備碳纖維葉片的生產制造能力,將顯著增強企業競爭力。
看似平平無奇的葉片,科技含量并不低!霸谠O計過程中運用CFD仿真模擬(流體動力學)技術,以預測葉片在復雜氣流中的性能,并進行必要調整。通過計算CFD模擬和優化算法,設計出更高效的葉片形狀,減少空氣阻力,提高風速利用率。”聶建軍說,高精度制造工藝對于確保葉片的幾何形狀和氣動性能至關重要,工廠引入了多種自動化和智能化制造技術,確保葉片質量和性能。
走進位于包頭市石拐區的明陽新能源智能制造產業園總裝廠,生產科長韓紀飛正與工人一起進行風機傳動鏈對軸工作,部件檢查、位置調整……
“傳動鏈是核心部件,主軸將風輪產生的風能傳遞給傳動系統,經過齒輪箱增速,并通過發電機轉化成電能。齒輪箱可是整套風機設備中單部件價格最高的,也是核心部件之一!表n紀飛說,由于訂單要求時間緊迫,總裝廠的100多名工人正抓緊生產,確保產品及時交付。
在總裝廠外的國家級葉片試驗檢測認證中心,超大型葉片的葉根通過法蘭固定在了試驗臺上,并在夾具的保護下進行水平和上下方向的擺動!斑@是葉片的擺動疲勞測試,測試周期長達好幾個月!泵麝柋狈街腔勰茉磧让晒庞邢薰景^基地工藝設備科科長杜云飛告訴記者,中心的建成運營完善了產業鏈的后端環節,為產品質量把控和技術研發提供了有力支撐。
“這幾年新能源產業蓬勃發展,市場訂單情況良好!倍旁骑w說,企業將通過明陽北方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積極推動風電裝備綜合實證基地項目建設,努力提升風電裝備、部件及材料的技術協同創新研發水平、試驗檢測認證評價能力和市場核心競爭力。
內蒙古新能源裝備產業正在乘風而上,已形成涵蓋上游原材料、中游零部件、下游整機各環節,以及研發設計、實驗驗證、風場運營維護、超限件運輸服務、葉片回收利用等各領域的產業鏈條,整機組裝能力能夠滿足區內及周邊市場開發需求。
伴隨著舞動的葉片,草原的風源源不斷轉化為綠色電能,如潮水般接入電網,送進千家萬戶。
(責任編輯: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