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1日訊(記者 李冬陽) 記者從中國農業大學新聞網獲悉,10月26日, 由北京市植物蛋白與谷物加工重點實驗室和中國農業大學食品膠體與軟物質研究中心聯合舉辦的“首屆食品膠體科學創新發展研討會”在中國農業大學舉行。本次會議是由今年 8 月參加東京中日食品膠體學術交流會的中國專家發起的。會議目的是聚焦國內外食品膠體科學創新取得的新突破和前沿技術進展,著眼于食品膠體科學產業貢獻,探討食品膠體學科內涵,明確學科方向,促進多學科交叉融合,加快推進中國食品膠體科學體系的構建和應用技術創新。會議主題是培育新質生產力,共謀食品膠體學科發展新思路與大作為。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供圖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和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高度重視本次會議,并給予了積極的支持。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秘書長陳錚在致辭中積極評價本次會議,希望食品膠體科學能夠更多地與產業結合,解決食品工業卡脖子問題。食品學院院長廖小軍教授指出,這次會議是具有前瞻性和公益性的會議,體現了與會學者的高度負責精神,對今后學科發展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希望膠體科學在食品領域發揮重要的基礎理論和技術支撐作用。
為更好地了解食品膠體科學發展形勢,把握今后的學科發展方向和產業需求,明確食品膠體學科發展重點,會議就食品膠體學科提出的新概念和新目標,特邀華中農業大學李斌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方亞鵬教授、華南理工大學楊曉泉教授和中國農業大學李媛教授分別做了“食品膠體營養學”“食品膠體應用技術”“食品膠體物理學”和“食品膠體基(材)料學”的主旨報告,建設性地提出了新概念、內涵、發展方向,并與參會學者進行了充分的討論。
李斌教授“食品膠體營養學”報告指出,食品膠體營養學未來研究方向可以包括食品膠體物性對體內生物學信號傳遞、微生物菌群互作、細胞功能和營養調控的影響機制,食品膠體既有對人體的直接營養貢獻,也有通過調控食品物性影響食物營養吸收和生理功能的間接作用。發展膠體營養學要多學科交叉融合,把握物性與營養的結合點,關注食品膠體與生命體在健康調控方面的正向相互作用。
楊曉泉教授闡述了“食品膠體物理學”的國內外研究進展,指出食品膠體物理的核心主要是力學問題。他從微觀力學的角度闡明了毛細管力、排空引力和水合力在食品質構中發揮的作用,從構建食品膠體結構出發,引出了軟物質物理學和膠體力等學科理論在解析食品質構和功能中的作用。舉例探討了植物蛋白,多糖等膠體與腸黏液之間的膠體力學,為深化食品膠體物理學研究指明了方向。
方亞鵬教授對“食品膠體應用技術”進行了總結,闡述了食品膠體技術在食品加工中增稠、膠凝、乳化、發泡、抗凍保護、色彩調控、益生菌,功能因子靶向遞送,風味控釋,減鹽降糖以及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應用,指出未來食品膠體要注重挖掘食品軟物質的新原料和新功能,解決產業難題中膠體應用問題,加強膠體結構和功能設計、食品膠體組分互作、食品膠體營養學和食品膠體代謝和安全評價。
李媛教授“食品膠體基(材)料學”的報告從材料學的角度闡述了食品膠體原料、分子組成、空間結構與膠體性質,以及食品質構和感官品質之間的關系。分析了分子動力學模擬與AI技術應用于食品膠體材料設計與應用的新進展。評價了納米分子自組裝、水凝膠和遞送系統等食品膠體材料研究成果和應用前景。指出要立足產業需求,挖掘新型食品膠體原料,不斷提升其性能和適用性,著力突破食品膠體產業應用中的穩定性、營養性和功能性。
與會專家就上述議題結合自己科研實踐進行了圓桌分組討論,北京工商大學王靜教授、南京農業大學胡冰教授、中國農業大學殷麗君教授和大連工業大學譚明乾教授代表討論組進行了總結,對大會提出的食品膠體新概念、新方向和研究重點給予了肯定,并進行了補充和完善。認為本次會議形式新穎,希望今后保持下去,同時支持中國農業大學明年在120周年之際舉辦全國食品膠體科學大會。
會議由北京市植物蛋白與谷物加工重點實驗室主任郭順堂教授主持。他在會議總結中指出,食品膠體科學將迎來大發展時期,我們要在理論創新研究的同時加強與產業應用相結合,把握學科發展的新機遇,以膠體“溶、黏、聚、固”特性為精神,加強團結,圍繞學科發展共識和目標,努力將中國的食品膠體科學打造成世界領先的學科,成為食品科學新質生產力構建的核心。
(責任編輯:朱曉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