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25日訊 小小餐桌,擺在千家萬戶,牽系著你我健康,長久以來,健康飲食歷來就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如今,疫情之下,如何把住關乎生命、關乎健康的最后一道關口,餐桌文明再一次成了人們審視和反思的熱點話題,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在出席2020“兩會議食廳”云會議時表示,餐桌文明和餐桌革命遠遠不能局限于公筷公勺,或者是分餐,這次新冠的疫情,給很多人的生活方式都會發生改變,疫情過去以后,還會發生持續的一些改變。
陳君石認為,我們要因勢利導,以此來推進餐桌文明建設。中國美食世界聞名,但確實有一些傳統習慣,從現代文明來講是不合適的。餐桌文明就從用公筷公勺開始,以此再推進分餐制。中餐館和西餐館相比,中餐館非常吵鬧、嘈雜。中國人喜歡大嗓門,但在餐廳里面吃飯不僅僅是你個人的進食行為,還要照顧他人的心理感受,聲音不能太吵。而更重要的是要講究健康,健康和生命永遠是第一位的。
再一個繞不過的話題就是如何點餐。吃飽吃好,更要吃得健康。健康中國重大專項當中有一項叫做合理膳食,要達到這一點,陳君石表示需要兩方面的努力。一個是餐廳、飯店提供的菜單,廚房里烹炒出來的菜肴要講究健康,目前來講,要減油、減糖、減鹽。同時還要推出膳食營養均衡的套餐。另一方面是對消費者來講,也要有營養均衡意識,掌握基本的營養知識,葷素搭配,不浪費,適當的點喜歡吃的菜。
對于怎樣才算健康科學膳食,對于這方面知識的掌握,陳君石認為,僅僅靠餐飲經營者和消費者自學是不夠的。政府有關部門要加強這方面的科普宣傳。不論是對于餐廳還是消費者而言,均需要一些基本的科學知識來掌握自己的營養需求,以及合理的搭配來獲取均衡的營養。“做好這些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推動餐飲行業的健康發展。”
陳君石表示,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去餐館就餐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為了自己的生命健康,也為了餐飲行業的發展,大家都需要來致力于推動餐桌文明和餐桌的革命。
網上購物和外賣行業在中國已經發展多年,但受疫情影響電商、外賣與食品餐桌的聯系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密。對此,陳君石指出,在網上購物已經成為現代生活方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特別是經過了三個多月的抗疫和防疫,很多人都養成了在網上購買食品和點外賣的習慣。“如此一來,大家就會有一些擔心,怎么能保證食品質量,怎么能保證食品安全,有沒有污染的環節,有沒有以次充好的問題? ”他認為,這種擔心是有道理的。盡管這種問題的發生肯定是很少數,極個別,但往往食品安全引發的影響會比較廣泛,后果也比較嚴重。
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規定,食品生產經營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陳君石認為,網絡訂餐或者是網絡購熟食,和我們到飯店去吃飯不太一樣的地方是,應該有兩層的責任人,也就是說外賣平臺也有責任。另外一個保障條件就是政府的監管,政府監管要不斷的完善。還有消費者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學知識和管理規章,才能夠參與到食品安全的保障中去。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來保障電商的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韓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