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10月27日訊(記者 韓肖)10月27日,由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指導,中國烹飪協會主辦的“2023提質增效 創新引領餐飲高質量發展推進會”在京召開。
中國烹飪協會食品安全工作委員會自成立以來,始終致力于促進餐飲行業食品安全水平的提升。作為食品安全工作委員會執行副主任單位代表,聯合利華北亞區食品營養業務總裁張海濤表示,聯合利華致力于攜手行業伙伴,共創端到端可持續生態價值鏈,以兼顧食品安全和反食品浪費的要求,促進餐飲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安全是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會上,中國烹飪協會會長楊柳在致辭中指出,食品安全需要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在內的社會各界力量的共同參與,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食品安全社會治理格局。餐飲行業要以高度的責任感和嚴謹的科學態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從而實現我國餐飲業的高質量發展。
對此,張海濤認為,食品安全是餐飲行業必須守住的“底線”。為此,聯合利華以系統化的管理方法持續推進食品安全體系建設和文化建設。他介紹稱,在“讓可持續生活成為常態”的使命引領下,聯合利華打造了“以質立信,以信致勝”的食安文化。同時,依靠建設安全保障體系、與相關方共同打造生態圈、數字化賦能管理以減少人為因素影響、培養優秀質量專家和人才等方式,構建保障食品安全的“四大支柱”。
與此同時,聯合利華還通過攜手中國烹飪協會創建餐飲業食品安全促進中心、餐飲業食品安全工作委員會,撰寫《食品安全量化分級標準》等方式,賦能餐飲行業,促進形成食品安全共治新局面。
張海濤表示,截至目前,聯合利華已經在全國近百個城市開展了100多場食品安全管理、廚房管理、供應鏈管理等培訓,為超過1萬多家餐廳提供專業培訓,面向大眾的線上科普服務也惠及了超過1151萬人次。
反浪費成行業發展新課題
除了落實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等話題,在本屆推進會上,有關“倡導健康消費理念杜絕餐飲浪費”的內容同樣引發了業內的高度關注。
隨著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深入推進,一個新的課題日漸成為焦點,那就是——食物浪費。如何敏銳地洞察到食物浪費現象、有效地采取應對策略是當下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也是餐飲企業提質增效的突破點。
在張海濤看來,反食品浪費法實施兩年多來,行業中出現了一些令人欣喜的改變,比如“光盤行動”正在成為一種新風尚,“減少浪費”也在變成一種社會共識。但是,也需要注意到食品浪費涉及主體多、范圍廣、鏈條長,與供給端和消費端都息息相關,產品過度包裝、訂單規劃不合理、農產品缺乏標準化等資源浪費依然存在。更有因為“嘗鮮”造成的超量點單,以及為了湊滿減而越買越多造成的“隱形浪費”等情況。
張海濤表示,食物浪費不僅會對環境造成負擔,更影響餐飲企業的資源利用效率,制約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而反對食物浪費則是一個橫跨采購、生產、零售、消費整個價值鏈的復雜問題,需要建立端到端的解決方案。
“為了確保從農田到餐桌的每一個環節都能兼顧食品安全和反食品浪費的要求,聯合利華飲食策劃一直致力于攜手餐飲同行,共創端到端可持續生態價值鏈!睆埡硎,在這套體系中,上游原料端應貫徹“可持續采購”理念,明晰采購標準,并且通過推行可持續種植和再生農業幫助實現農產品單位產量和質量的“雙提升”。
在生產端,積極進行數字化布局,實現生產鏈可視、可控、可追溯。在供應鏈層面,促進餐飲全產業鏈的緊密協作,緊跟潮流趨勢和消費者需求,為餐飲行業提供個性化解決方案。
對于消費端,張海濤認為,需要重視對B端餐飲企業和C端消費者的正向引導。比如針對B端客戶,通過線上食品安全培訓和線下實地探訪相結合的方式,幫助其從源頭上減少廚房浪費、確保食品安全,有效提升出品質量、降低廚房成本。對于C端消費者,通過對產品的創新設計,幫助對菜量、調味料用量缺少概念的“廚房新手”們做到“一包到位”,避免食材浪費。
(責任編輯:佟明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