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葡萄酒產業發展和市場活力得以持續保持,國內消費者對葡萄酒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產區化發展趨勢明顯,葡萄酒產區的品牌效益進一步放大。我國葡萄酒產業正加速從品質時代邁向品牌時代。我國葡萄酒產業發展態勢持續向好,發展機遇前所未有,整體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產業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政策助推作用進一步增強。我國目前釀酒葡萄栽培面積達127.5萬畝左右,是世界釀酒葡萄種植大國。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OIV)發布的全球葡萄酒產業形勢報告顯示,在消費端,我國已成為世界第六大葡萄酒消費國。當前,政策對葡萄酒產業發展的助推作用日益顯現。寧夏、新疆、山東等產區的所在地政府助力產區品牌持續提升,從政策層面給予產業引導資金或產業發展資金。
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產區制定出臺支持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綜合產值1000億元。山東省煙臺市將葡萄酒產業鏈作為全市16個重點產業鏈之一加快推進,投入4000萬元支持葡萄酒產業發展。新疆昌吉州計劃設立自治州葡萄酒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5000萬元,重點用于品牌扶持補助、酒莊建設及辦賽、文旅融合扶持等方面,我國葡萄酒產業發展動力正逐步增強。
二是逐漸成為西部地區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葡萄種植和釀造分家、風土特色不突出、鄉村發展帶動能力不強曾是我國葡萄酒產業實現綜合效益面臨的突出問題。如今,葡萄酒產業正逐漸成為西部地區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以寧夏產區為例,葡萄酒業發展過程中,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不斷釋放,為我國葡萄酒產業發展提供了可供借鑒的寶貴經驗。近年來,寧夏將葡萄酒產業和黃河灘區治理及生態恢復結合起來,建設了近200公里釀酒葡萄種植長廊,曾經的荒地變成了葡萄綠洲。截至2023年底,寧夏釀酒葡萄種植和開發面積60.2萬畝,年產葡萄酒1.4億瓶,綜合產值超400億元人民幣。葡萄酒產業帶動當地居民就業和文旅高質量發展。此外,當地每年為產區周邊農戶提供就業崗位13萬個,酒莊(企業)年支付工資約10億元,當地農民收入中的近三分之一來自葡萄酒產業。
三是產區概念加強,區域品牌優勢逐漸顯現。據中國酒業協會葡萄酒分會統計,我國已經形成11個各具特色的葡萄酒產區,通過葡萄酒生產帶動釀酒葡萄種植規模化、專業化,促進葡萄酒品質提升和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特別是以寧夏賀蘭山東麓為代表的許多產區已形成若干獨具特色、品質優異的葡萄酒產品,頻頻亮相國際展覽會及大獎賽,并取得優異成績,讓我們對今后我國葡萄酒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各主要紅酒生產國的主戰場,各紅酒主要生產國都在加快在中國的布局。紅酒已經進入品牌化時代,中國紅酒行業產區化特征明顯,將出現全新市場趨勢,品牌化輸出未來之路已成型,隨著酒類市場的蓬勃發展,一大批有實力的酒類流通企業開始崛起。中國葡萄酒產區化、品牌化是必然趨勢。打造葡萄酒產區化品牌,可以有效降低市場惡性競爭。在整合資源、將品牌最大化的同時,可以降低企業的品宣成本。
(作者系彪馬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