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歲末,谷陽大地潛藏生長力量,展現出奮躍向上的新氣象。
從兩條曲線看安徽省固鎮縣發展脈動。
一條曲線,2024年全縣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固定資產投資159億元,經濟指標持續向好。
另一條曲線,全縣規上工業企業新增21家、總數169家,實現規上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5%,經濟基礎持續鞏固。
2024年以來,固鎮縣擔當實干、接續奮斗,錨定“產業立縣、工業強縣、教育興縣、文旅富縣”戰略,乘勢而上,沿著高質量發展航道前行的步伐更加堅實,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篇章引人矚目,“攥指成拳”打開高質量發展新天地。
立足產業立縣
新質沃土活力迸發
在固鎮,機器人的“手”能有多“巧”?“只要十分之一秒,這些機械臂就能夠移動50米,速度領先同行業近10%,可以實現360度無死角旋轉。”安徽國芯人工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姚立新自豪地說。
走進安徽國芯人工智能技術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機器轟鳴,工人來回穿梭忙碌地操作著各類設備,加緊研發、生產四軸、六軸機器人,伺服控制器等產品。
“這種智能機器人被廣泛運用于搬運、包裝、裝配等行業,其中80%左右的技術由企業自主研發、獨立生產,月均生產量在500臺套左右,一半以上銷往海外。”姚立新介紹,高精度的齒輪和自主研發的電控系統是實現機器人又快又準的兩件法寶。
全國首條生物基碳酸酯生產線、秸稈高效制糖聯產黃腐酸項目建成投產,實現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企業和國家級綠色制造體系“零”的突破……固鎮統籌傳統產業煥新、新興產業壯大、未來產業培育,不斷激活科技創新資源為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
建平臺,提升創新策源牽引力;產成果,提升創新發展驅動力;育梯隊,提升創新主體競爭力……2024年,固鎮縣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建立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庫,培育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數字化車間、創新型中小企業等24家,新增“專精特新”企業22家;加大對行業龍頭企業和科技創新型企業的攻堅力度,投資34億元的上佑城鄉融合產業園、30億元的國軒電池、16億元的浙能產業園、10億元的永圣汽車輪轂等一批高質量項目簽約落地。
堅持工業強縣
軟環境構筑硬支撐
在蚌埠英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包裝車間,等待裝車發貨的光伏組件有序擺放,工人和運載車來回穿梭,前來裝貨的汽車絡繹不絕。
蚌埠英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位于蚌埠銅陵現代產業園,公司一期總投資8億元,建有3條自動化智能設備和國際領先的全自動高效光伏組件生產線,主要從事182單雙玻組件制造,同時兼容210單雙玻組件制造,預計年產能3GW,年發電3.4億千瓦時。
“我們通過改進生產線,提升產品工藝,創新生產N型TOPCON系列產品,贏得市場客戶的肯定,市場占有率迅速提高。”英利新能源副總經理楊仁森笑著說,新型的產品發電效率較之前的產品提高6%,發電功率能達到580w。
從落戶固鎮到扎根固鎮,幾年間,蚌埠英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擴大與本地企業合作,深耕安徽市場,實現共同發展,與蚌埠中建材信息顯示材料有限公司、安徽天柱綠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
項目是工業發展的血液,集群是工業發展的骨骼。2024年,固鎮縣堅持“工業強縣”戰略不動搖,積極推進主導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始終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全縣獲批制造強省建設項目15個、獎補資金1452.3萬元,均實現翻番;完成工業投資57億元、技改投資41億元,工業項目入庫50個。
企業引進來、留得住、發展好,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固鎮縣秉持營商才能富商、富商才能安商、安商才能更好招商的理念,以高位推進、統籌協調、督導檢查等“六項機制”為抓手,做優環境、做強要素、做細幫扶,著力優化為企服務,推進創建一流營商環境工作走深走實,取得顯著成效。
聚焦教育興縣
教育教學質效齊升
走進固鎮縣第一中學,現代化綜合教學樓映入眼簾,操場寬敞平坦,學子們的笑聲、歌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學習氛圍撲面而來。
“2023年,占地近300畝的新校區投入使用,硬件設施省內一流,可滿足4000名學生寄宿,實行封閉式管理。”固鎮一中副校長鄒亞楠介紹,新校區投入使用,不僅滿足了學生和家長的期待,確保學生“上好學”,一中也開啟了“一校兩區,一體兩翼”的發展新時代。
2024年,固鎮縣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不斷加大教育投入,實施教育基建項目39個,總投資2.4億元。完成20所學校校舍維修改造,開工建設何集路小學、連戰中學綜合樓、任橋中心幼兒園等6所學校,建成啟用濠城中心幼兒園、新馬橋路幼兒園和迎賓路幼兒園等3所學校,新增幼兒學位1260個。
“持續擴大優質資源供給,推進好教師團隊建設,‘硬件’與‘軟件’兩手抓,才能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固鎮縣教育局副局長徐治淮介紹,2024年以來,固鎮縣深入推進教師隊伍建設,加大教師招考力度,招考編內教師367名,招募108名“銀齡教師”,引進優秀教育人才15名,不斷打好優質資源擴增和育人質量提升“組合拳”。
固鎮縣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固鎮縣將繼續加大教育經費投入,落實“兩個只增不減”要求,新增學位5000個以上,打好擴優提質組合拳,全力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
推動文旅富縣
以文塑旅見真招
在大約6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時期,淮河北岸,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土壤肥沃,已有先民在固鎮域內聚居、世代繁衍,過著采集、狩獵、刀耕火種的生活,并逐漸在距今5000年前后的固鎮垓下筑城而居。
目前,固鎮縣已發現20處新石器時代遺址。其中“垓下遺址”的發現,填補了江淮地區無史前古城的歷史空白,固鎮被稱為安徽省“最古老的城”。
自然旅游資源欠缺的固鎮沒有走傳統旅游的老路,而是緊緊攥住這些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換了個新“玩法”。
近年來,固鎮縣圍繞建設繁榮興盛的文旅強縣目標,持續發揮“漢興之地、勝利之城”文化特色優勢,實施楚漢文化、鐵路文化等研究提升工程。
“固鎮地區目前發現的關于垓下之戰的遺跡眾多,存世的‘霸王城’就有湖溝霸王城、小王莊霸王城、垓下霸王城三處。”固鎮縣博物館講解員殷煥煥說,遺址及周邊出土的箭、矛等遺物對進一步了解秦末漢初發生在垓下及其周邊地區的垓下之戰具有重要價值。
為全面推進文化遺產的活化利用,固鎮縣將垓下遺址公園、櫻花園等打造成高品質皖北旅游目的地,建成垓下國防教育基地、楚漢戰爭體驗館等項目,實施津浦鐵路固鎮站遺址公園提升改造項目,谷陽城遺址公園創建國家3A級旅游景區。
2024年,固鎮縣全年游客突破4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5.6億元,分別增長33%、17%。
在固鎮,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正變得密不可分,“文”與“旅”的深度融合,讓旅游更有“詩”意,也讓固鎮的歷史文化更好地走向“遠方”。
向春而行,滿目皆新景。又立時代潮頭,固鎮高質量發展砥礪前行的腳步將更加堅定。
(作者:本報記者 吳 昊 通訊員 尤靖文 凌義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