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地區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相結合的重要場域。歲末年關,記者在甘肅省走訪看到,多地通過深化醫改和強基層等方式,進一步減輕了群眾就醫用藥負擔。但要鞏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格局,還需要解決鄉村留不住患者和留不住基層衛生人才等難題,讓健康防線筑得更加牢靠。
健康屏障讓群眾有“醫”靠
52歲的張自福家住張掖市臨澤縣倪家營鎮黃家灣村,2023年查出胃癌后,當地干部將其納入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對象。2024年張自福住院、門診花費1.3萬元,經過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報銷后,個人自付僅2000元。
隨著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提質擴面,群眾吃藥貴也進一步緩解。臨澤縣人民醫院藥劑科主任安憲說,西北農村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居多。集中帶量采購后,降血脂常用藥阿托伐他汀鈣從每盒42.77元降至不足4元,高血壓常用藥硝苯地平控釋片由單價23元降至4.2元,大幅緩解了“三高”群體吃藥貴。
構建分級診療體系,就是要實現“小病不出村”。對于基層患者的就醫需求,基層村醫能否兜得住、接得穩?
慶陽市樊家川鎮慕家河村村醫曹國鴻說,自從當地將村醫納入鄉鎮衛生院一體化管理后,他每月去衛生院臨床實踐至少4次,培訓次數也增多,問診能力相應提升。“過去應對帶狀皰疹患者,我只會用輸液應對,但如今,能熟練運用拔罐、刺血等中醫技術治療!
甘肅持續建強村醫隊伍,提升其醫療服務水平,為營造“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環境創造了基礎。
數月前,張掖市甘州區黨寨鎮花家洼村村民趙大有懷疑自己有慢性胃炎,跑到村衛生室買藥,并自述有胸悶,村醫包海發現這是急性心梗的癥狀,緊急上報后,救護車將趙大有送往市級醫院就醫。
一些需要省外專家診斷的疾病,醫聯體發揮橋梁作用,盡可能讓患者少跑腿。張掖市第二人民醫院發揮醫聯體主導作用,向上與北京協和醫院等建立遠程會診合作關系,向下幫扶縣級醫療機構,為基層患者打通綠色會診通道!皶\平臺吸納了300多名全國各地的專家資源,我們處理不了的疑難病癥,把影像、病歷發過去,可由北京專家遠程給出診斷意見,患者不出市就能享受專家服務!痹洪L趙致臻說。
兩難境地困擾鄉村健康保障
記者采訪時發現,留不住患者和留不住基層衛生人才的老問題,依然影響著鄉村健康保障的成色和底氣。
一是留住患者難,不管患大病小病都想直奔省市醫院。甘州區黨寨鎮中心衛生院院長孫旦說,市內三級醫院微創技術發展快、創傷小,老百姓更愿意去。甘州區衛生健康局副局長楊軍認為,各地市級醫院迅速發展,對基層醫患產生“虹吸效應”,導致基層病源量減少。
不同級別醫療機構報銷比例差距較小,是患者無序就醫、越級診療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以張掖市為例,2024年一級醫療機構居民住院報銷比例為85%,二級醫療機構80%,三級醫療機構75%。受訪者說,部分患者自認為“不差錢”,就醫寧可“往上跑”。
由于留不住患者,一些鄉鎮衛生院業務量增長慢,外科多有萎縮。記者在張掖市、玉門市3家鄉鎮衛生院發現,曾每周開展的囊腫、闌尾炎等外科小手術,已多年停止運轉!案手輩^醫療機構每日手術量在個位數,而市級醫院一天多則50臺左右,其中一半以上是縣區級醫院可以做的!睏钴娬f。
縣外就診率高造成一些地區醫保資金超支。臨澤縣醫保局數據顯示,由于赴外就醫人次逐年增長等原因,2023年臨澤縣醫保基金超支3559萬元,2024年前三季度縣域外就診的三成就醫者,花掉了全縣六成醫保統籌資金。
二是留住基層衛生人才難,年齡斷層隊伍不穩比較突出。近幾年,甘肅省通過采取引進培養、培訓進修、一體化管理、擇優納入編制、解決養老、訂單定向生培養等多種措施,有效改善了村醫學歷和診療能力,緩解了基層衛生人才短缺,使這一支重要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隊伍趨于穩定。
但記者采訪發現,還有一些地方村醫隊伍結構失衡,新鮮血液少。黨寨鎮共有近30名在崗村醫,其中三分之二的村醫年齡在50歲以上,40歲以下者僅有一人。
玉門市花海鎮中心衛生院院長藺建忠說,衛生院年輕人員流動性大是種常態。應屆畢業生分配到單位,既要帶教還要進修,不能勝任本崗位工作,出現高分低能現象,難以形成儲備力量,護理崗位的流動性尤為明顯,全院的護理團隊“一年換兩批,還很不穩定”。
一些鄉鎮衛生院院長向記者表示,基層“缺編少編”現象較為多見,衛生院要維持運轉,只能源源不斷地補錄聘用人員。“但基層聘用人員編制情結重,職業認同感較低,寧可在城里拿兩三千元工資,也不愿意在鄉鎮拿四五千元,有人前腳考取執業證,后腳便想跳槽!碧A建忠說。
提高基層崗位吸引力
202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強化縣域醫療衛生資源統籌和布局優化、發展壯大鄉村醫療衛生人才隊伍等工作任務。
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改革能有效助推人才、資金、技術、患者下沉。藺建忠說,應把縣級醫院與鄉鎮衛生院的利益緊密捆綁,整合優化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資源,打破彼此獨立運行壁壘,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互通,由醫共體牽頭醫院對鄉村兩級醫務人員開展常規培訓,形成“上下聯、信息通、人才動”的縣域醫療新體系,引導資源和患者向鄉村兩級下沉,提高基層首診率,節約醫保資金。
“還需要根據各地實際適度拉開報銷比例差距,發揮醫保資金撬動作用,將一二三級醫療機構報銷比例的差距保持在10個點,引導患者有序就醫!睏钴娬f。
加強基層隊伍建設必須推動“人才興醫”,而提升崗位吸引力是壯大鄉村衛生隊伍的治本之策。
張掖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明說,希望能繼續擴大農村訂單定向生培養規模,按人口分布情況提高鄉村醫生補助!稗r村人口空心化較重,常住人口在三四百人的村莊,村醫收入也就三四萬,村醫補助若執行一刀切,則不利于留住人才!
針對基層缺編少編狀況,基層醫務人員希望落實好《意見》提出的以縣為單位,每5年動態調整鄉鎮衛生院人員編制總量,盤活用好存量編制。“用好縣域編制資源,結合實際動態調整,以穩定人員隊伍!碧A建忠說。
孫旦說,基層高級職稱崗位難以滿足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評聘需求,中青年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因無空缺崗位無法參與高級職稱評審的情況普遍,一定程度影響了衛生人才隊伍的穩定性,期盼增加職稱聘任的崗位,提高職稱崗位設置比例,拓寬基層醫療衛生人才的職業發展空間。(記者 梁軍 任延昕 蘭州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