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副總編輯董盟君代表媒體在第三屆食品安全論壇“科學認識食品添加劑”分論壇上發言。中國經濟網 馬瀚明/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13日訊(記者袁志麗)第三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今天在北京舉行,人民網副總編輯董盟君在“科學認識食品添加劑”分論壇上發言時表示,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需要營造和諧互信的氛圍,媒體應聯合有關各方共同建立科普和辟謠的陣地,真正打造食品安全領域的科學客觀平臺。點擊進入本場分論壇專題
董盟君從媒體角度提出了自己的三點認識:首先,食品安全是民心工程。對食品行業來說,守護消費者與老百姓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責無旁貸。食品工業被稱為道德工業,食品行業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其行業素養與企業社會責任不容小視。這決定了食品行業從業者的經營理念和企業自身的發展方向應堅持符合行業的特點。這也是避免企業危機最行之有效的根本解決途徑。對于媒體從業者來說,守護消費者與老百姓的生命健康和生命安全責無旁貸。其次,食品安全是系統工程,媒體作為工程中的重要一環需要以全局的眼光顧全大局,以正面宣傳為主,牢牢把握輿論導向。第三,食品安全是長效工程。針對目前社會各種謠言傳播速度極快的特點,需要建立食品安全的公信力平臺,聯合官方、民間的各類機構和輿論力量為公眾提供辟謠的平臺。媒體應該多聯合中國健康教育中心這樣的機構,還有民間的組織,共同建立科普和辟謠的陣地,真正打造食品安全領域的科學客觀平臺,這是作為媒體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此外,董盟君還公布了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發布的2011年一季度食品安全輿情監測報告。對對食品行業今年一季度的輿情現狀進行了分析總結。她總結了四個特點:第一,誠信缺失、道德滑坡引發了食品企業的輿情潮。比如說瘦肉精事件,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傳播,并得到輿論的廣泛關注。輿論熱度從側面反映出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憂慮。從輿論反饋來看,民眾對于食品安全的信心嚴重不足。再加上各地頻發的諸如地方性食品安全事件,雖然影響性不如瘦肉精大,但加大了民生信心的下滑。第二,食品企業內部爭端凸顯,引發了負面輿情。在食品行業中以家族化管理帶來內部利益之爭的案例不在少數。比如真功夫餐飲集團的內訌,矛盾的焦點是圍繞去家族化展開,爭斗造成了企業內部人士的巨大振蕩,而頻繁曝光的事件進展給餐飲企業的公眾形象蒙上了陰影。但負面作用沒有引起企業高管的注意。第三,行業分撥連帶關系突出,輿論施壓加速職能部門的干預。以酒類為代表的副食品漲價問題在一季度曝光頻繁,輿論的關注促進了政府職能部門的多次約談。在職能部門出面干預后,絕大多數企業都能夠暫緩漲價。從中可以看到食品行業內部的紐帶關系。而發揮職能部門的監管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亂漲價的情況。第四,企業品牌之爭愈演愈烈,陳年舊賬引發了輿論糾紛。王老吉商標的舊案重提,網友評論過多關注如何爭奪商標,而忽視了王老吉自身品牌建設必定會形成內傷,不利于王老吉的發展。
6月13日,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暨第三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在北京舉行。以“食品安全·共同的責任”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由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聯合主辦,經濟日報社與中糧集團承辦,中國經濟網執行承辦。本屆論壇還設置了“政府監管與企業自律”、“科學認識食品添加劑”、“媒體責任與輿論風險控制”三個主題分論壇。
點擊進入第三屆食品安全論壇
(責任編輯:苗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