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省政府副秘書長、食安委常務副主任、食安辦主任藍軍在第三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政府監管與企業自律分論壇上發言 中國經濟網李岳攝
中國經濟網北京6月13日訊 (記者 李志強)"我用幾句話講講地方政府對履行政府監管職能的思考。"吉林省政府副秘書長、省食安委副主任、省食安辦主任藍軍在第三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上演講時開門見山地表達自己作為地方政府代表對食品安全問題的態度。
藍軍認為,食品安全這件事情是當今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也是非常敏感的一個問題,食品安全既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更是廣大人民群眾最重要、最直接、最現實的民生問題,也可以說食品安全沒小事。食品安全的問題處理不好的話就會引發社會矛盾,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乃至上升為政治問題,就這個意義來講,食品安全監管責任重于泰山。
"我想站在地方政府的角度就怎樣履行好政府的監管職責",藍軍發言中不斷強調著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問題中監管角色定位。
藍軍簡要地介紹了吉林省在抓食品安全的一些做法。"吉林省是一個農業、畜牧業和糧食生產大省,食品安全的監管任務非常繁重,吉林省委、省政府站在保障全國食品安全、促進全省經濟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高度,始終對食品安全工作給予特殊的重視。書記、省長多次聽取匯報,每年都要專門研究部署全省的食品安全工作,省食品安全委員會成員單位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積極落實從農田到餐桌食品安全監管的各項機制,全省食品安全形勢總體上保持了平穩、有序的良好狀態,受到了全國人大執法組和國務院食品安全整頓評估考核組的充分肯定。"
藍軍重點介紹了吉林省在創新食品安全監管機制,保證監管責任得到落實的做法。藍軍表示,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吉林省在全國率先實現了機構改革和食品安全的監管,調整成立了新的省食品安全委員會,增加兩位副省長為食安委的主任,成員單位從原來的18個增加到23個,并且對職責進行重新細化,各有關部門重新組建精干高效的省食安委辦公室,強化了組織協調和綜合監管職能。
新的省食品安全委員會規格高,成員單位齊,綜合能力強,到年底吉林省縣以上的政府要全部建成專門的食品安全辦公室,下一步吉林省還要成立食品檢驗中心和風險評估中心,同時為了解決小作坊、攤販等食品領域職責不清的問題,省政府兩次下發文件,確定了監管原則,《食品安全法》有明確的職責和配套法規,原有法律法規沒有明確規定的按照慣例執行,慣例也不明確的按照省政府規定的職責等配套法規執行。
藍軍在發言中提出了關于地方政府在食品安全監管過程中遇到的具體的思考問題,"地方政府在理論上也有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理清。地方政府怎樣進一步明晰政府監管的法理依據;在監管過程當中,地方政府應該怎么樣進一步處理政府與市場、政府與企業的關系;按照"源頭治理"的原則,地方政府要不要做到監管關口前移,關口前移與現在的分段治理又有什么樣的關系;地方政府怎么樣把政府的監管同社會管理有機的結合在一起,"藍軍說,"加強政府監管這件事情,不單單需要地方政府在實踐中加以總結、完善,更需要地方政府站在理論的高度上不斷加以深刻的思考,去回答這些問題。"
6月13日,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啟動儀式暨第三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在北京舉行。以"食品安全·共同的責任"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由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農業部、商務部、衛生部、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質檢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聯合主辦,經濟日報社與中糧集團承辦,中國經濟網執行承辦。本屆論壇還設置了"政府監管與企業自律"、"科學認識食品添加劑"、"媒體責任與輿論風險控制"三個主題分論壇!
(責任編輯:王思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