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黔江高山生態扶貧搬遷 特困戶住上新“洋房”

    2016年10月16日 10:48   來源:重慶商報   

      商報記者 馬聯 余常海

      白墻青瓦,雕梁畫棟,一排排風格清新自然的巴渝民居矗立在阿蓬江畔……在略帶寒意的深秋,走進重慶黔江中壩高山生態扶貧搬遷點,居民們熱火朝天的生活景象讓人難以想象在3年前這里還是一片淺河灘。10月12日,“長征路上奔小康”重慶全媒體“走轉改”采訪團來到黔江,感受高山生態扶貧給居民帶來的幸福生活。

      搬遷 生態搬遷貧困戶有了“避風港”

      紅軍走后,剩下的老街、山川守護著一方百姓,然而,隨著經濟的發展,渝懷鐵路的修建,紅軍曾經經過的黔江馮家街道中壩村,卻因為鐵路的阻隔,成為一個高山上隔絕的小村落。

      盤山小道被隔斷,要想下山趕場,得繞行10多公路的小路,年輕人不愿回,老年人不愿走,小村漸漸成了貧困村。

      40歲的粟軍回想起三年前貧困的樣子,至今還皺著眉頭。因患腰椎間盤突出,在高山的小村里,他喪失了干重體力活的能力,成為了貧困戶。少了“頂梁柱”的家庭,在這片“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的高山上僅僅靠種田和養殖來討生活,日子顯得尤為艱難。

      粟軍不忍心看著家人過苦日子,誓要脫貧的他想了很多辦法,但現實就擺在眼前——在800米海拔高的大山中,土地貧瘠,石多土少,連下山趕場都要走一個小時。

      “山上霧滿坡,山高路陡土地薄,辛辛苦苦忙到頭,又缺吃來又缺喝。”這首民謠,真實地勾勒出當地惡劣的生態環境。

      要治窮根,搬遷下山,改變原有生產生活方式似乎是唯一的方法。

      2013年,中壩社區高山生態扶貧搬遷項目啟動,粟軍一家人被列入了項目名單。2016年6月,粟軍和另外57戶居民順利入住生態扶貧搬遷點。

      在這個阿蓬江旁的現代“民宿”,環境讓城市人也羨慕不已,160平方米的兩樓一底小洋樓,樓前萬花盛開,蜿蜒的阿蓬江觸手可及……

      記憶 “皂角樹”見證軍民魚水情

      水車坪,黔江區水市鄉水市村的一條百年老街,青石板、老街坊、破損殘存的木屋,一切都和80年前的樣子沒有多大的區別,街門口青枝綠葉的皂角樹,蒼勁有力,守護著一方百姓的安寧。

      也是這棵皂角樹,見證著紅軍曾經路過的痕跡。1934年5月7日,賀龍就在這棵皂角樹下,舉行攻打彭水縣城誓師大會。水車坪老村民告訴記者,賀龍元帥與皂角樹的不解之緣還要從當地一位名叫石琢之的村民說起。早年為躲避反動軍閥的追捕,賀龍等人在石琢之的掩護下,假扮其親家,成功脫險。

      1934年5月6日凌晨,賀龍、關向應率領近萬名紅軍將士集結到黔江濯河壩黃泥沱渡口,準備西渡阿蓬江,進軍彭水。當時,渡口水面寬達100余米,水深流急,紅軍沒有渡江工具,只得向群眾征用船只。當地80多名船工集結了20多只木船,幫助紅軍渡江。紅軍發給每位船工3塊大洋、15斤大米作為報酬。當晚,大部隊和司令部進駐水車坪。

      部隊駐扎后,賀龍前去拜訪石琢之,并與他一起向群眾宣傳紅軍“打富濟貧”“除暴安良”的革命宗旨,還派出紅軍戰士帶領群眾將大地主李彩之、周世祿等人的財物沒收,分給貧苦百姓。很快,紅軍便受到當地群眾的擁護,結下深厚情誼。

      水車坪的人民群眾為了銘記這段歷史,就將那棵皂角樹改名為“紅軍樹”,并建起了紅軍廣場、紀念亭、文化墻等。水車坪成為重慶黔江紅色革命教育、廉政教育基地,以及遠近聞名的紅色旅游景點。

      致富 家庭“旅館”不出門也把錢掙

      對于高山生態扶貧來說,資金是難題。如何讓粟軍這樣的貧困戶搬得起?

      黔江區動起了腦筋。一方面利用農村宅基地復墾“地票”制度,彌補資金缺口,另一方面改變部門資金“各自為政”的局面,將多項扶貧資金和生態修復資金“打捆”使用,集中力量搞扶貧搬遷。這樣一來,粟軍搬遷的壓力大大減輕,只要通過金融扶貧無息貸款7萬元就能買下這座成本價17萬元的新居。

      城里時髦的拎包入住方式,粟軍也在這次搬遷中享受到了。新房中的家具、家電,他沒有掏一分錢。

      記者走進粟軍家中,一樓設施完備的廚房和干凈的餐廳讓人耳目一新,二樓客廳42寸名牌平板電視下放著一部互聯網“光貓”,漂亮的沙發茶幾整潔干凈,陽臺外,兩三把沙灘椅迎合了陽光的青睞。

      這種拎包入住的方式既減輕了貧困戶搬遷的經濟壓力,更是他們脫貧的“秘密武器”。

      包括粟軍在內的搬遷下來的村民,無一例外,都將自家的二樓作為供游人休息、娛樂的地方,兩件臥室,一間鋪有1.8米的大床,另一間則是標間,正好可以供一家人,或者三五好友來居住。

      家庭式的“旅館”也有了飯菜的香,加上粟軍廚藝不錯,游客也樂意在他家吃飯。粟軍算了一筆賬,從今年6月至今,通過農家樂的形式,他收入萬余元,對于脫貧,他信心滿滿。

      粟軍的信心不是憑空而來的。未來五年,中壩高山生態扶貧搬遷點將建設以漁灘國際釣魚公園、馮家牡丹園、愛麗絲婚慶植物園為代表的六大主題園,通過主題園區連線的形式,將已經成熟的濯水古鎮和芭拉湖連接成“啞鈴”型的旅游片區,通過景區提檔升級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觀光、休閑,為像粟軍這樣的貧困戶脫貧增收打下堅實基礎。

    (責任編輯:梁靖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日本深夜福利19禁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电影| 一个人看的免费观看日本视频www|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偷拍| 公车校花小柔h| 高中生被老师第一次处破女| 性xxxxfreexxxxx喷水欧美| 亚洲人成电影网站| 狂野欧美性猛交xxxx|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杨幂| aaaaaa级特色特黄的毛片| 扒开腿狂躁女人爽出白浆| 污污动漫在线观看| 成年入口无限观看免费完整大片| 免费**毛片在线搐放正片| 草莓视频污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毛片无码| 不卡精品国产_亚洲人成在线| 欧美性白人极品hd| 厨房掀起馊子裙子挺进去 | 久久精品免费一区二区喷潮| 91亚洲国产成人精品下载| 小屁孩cao大人免费网站| 九九久久精品国产AV片国产| 永久免费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女人的高潮国语对白| 亚洲喷奶水中文字幕电影|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久久强奷乱码老熟女| 欧美高清视频www夜色资源网| 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哟哟视频| av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好男人影视社区www在线观看| 久久国产AVJUST麻豆|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亚洲成a人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综合色五月六月婷婷| 午夜国产精品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