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那人那事】馬瑞強:種地的博士

    2017年02月24日 10:06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陳 力

      人物小傳:

      馬瑞強,1983年10月份生人,畢業于中國農業大學。他先后獲評為“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創新創業人才”“內蒙古自治區優秀創業青年”“感動內蒙古人物”,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擔任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中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協會理事。他創立的內蒙古分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創新創業人才團隊”“全國農業專業合作社示范社”。

      春節假期一過,馬瑞強就馬不停蹄地忙了起來。

      作為內蒙古分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他乘機在云端穿行,到天津找投資,到石家莊談股改,到呼和浩特尋合作。作為云種云養網絡科技公司的股東,他要打理線上生意。作為全國人大代表,他進村入戶,忙著調研準備議案。

      還是一身書生氣,但馬瑞強學會了很多。“重返鄉村,不啻一次脫胎換骨。”

      歸園田居

      馬瑞強第一次離開農村老家——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烏加河鎮聯豐三組,是在2001年秋。那年,他考上了內蒙古師范大學生物系,算是跳出了農門。緊接著,他在中國農業大學碩博連讀,畢業后分在了北京一家央企。

      2011年4月份,微生物學博士馬瑞強打好行裝回到了家鄉。母親剛從番茄地里回家,反復確認了兒子準備離開城市回村種玉米后,差點背過氣去。老父親更是兩個月沒跟他說話。

      雖然讀研究生期間,馬瑞強在家鄉成功種植了7畝水果玉米試驗田,但回鄉創業,沒有多少人支持他這個“不靠譜”的念頭。在鄉親們的觀念里,考上大學再回來種地是件很丟臉的事。馬瑞強并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他反而覺得旁人異樣的眼光是一種激勵。

      創業過程中,最讓他頭疼的是“與人溝通”。“試驗田就種幾畝地,可大規模種植要和農戶打交道。”他說,“我們做專業技術出身的,以前都只和書本、科研儀器打交道,與人溝通的能力欠缺很多,想說服別人和我一起干很困難”。

      馬瑞強走訪了100多戶農民,試圖說服他們和自己一起種植水果玉米,可最終只“拉攏”來14戶,其中還有7戶是自家親戚。他又說服父母,讓他們和自己一起開著面包車,跑遍附近18個村子推廣水果玉米。為了讓農戶更有積極性,馬瑞強自掏腰包,給他們發放補貼。最終,有406畝地種上了水果玉米。

      沒有資金,沒有人,對企業管理完全沒有經驗的馬瑞強一切都要親自參與。對于讀了20年書的馬瑞強來說,這些重體力活足以讓他崩潰。第一年玉米收獲時,租來的冷庫距離種植基地將近60公里。因為工作量大,雇來的裝卸工只干了3天就撂了挑子,剩下的玉米全由馬瑞強和父親、妹夫3個人一起搬運。每天晚上10點到深夜兩點,他們要把500袋玉米從車上扛進冷庫,早上5點多還要起床安排農民采摘。想起扛在肩上的100斤一袋的玉米,瘦小的馬瑞強說,“當時真的有些悔意”。

      雪上加霜的是,冷庫兩次出現故障,加上其他損失,創業第一年,馬瑞強賠了15萬元。痛定思痛,馬瑞強和投資人一起興建冷庫、開辦水果玉米加工廠和一系列包裝生產線。2012年他們在烏加河鎮推廣種植了兩千多畝水果玉米。那時,他每天要發出十幾車的水果玉米,配送到全國各地。

      妻子辭去了北京的工作,帶著小孩來內蒙古就業、就學,成了馬瑞強這幾年最得意的事兒。馬瑞強一直用那句話自勉:“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能風雨兼程。”

      返城尋覓

      回鄉后,馬瑞強對“三農”問題的理解徹底接了地氣。他認為,農民在種植、生產的過程中有繞不過的溝坎。首先,如何讓好的農產品多起來、讓更多農產品好起來。其次,基層農業技術服務下鄉還存在運轉不暢等問題,導致很多農民并不能享受到專家的技術指導。最后,有了好的農產品,還得讓好產品有一個好價格,才算完成那“驚險的一跳”。

      博士種地,未必躬耕隴畝。2014年1月份,馬瑞強又開始進城第二次創業,把辦公室從烏加河老家搬到巴彥淖爾市所在地臨河,成立了內蒙古分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緊接著,又與人合作,在北京成立了云種云養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技術團隊包括3名博士、12名本科生及技術員,并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內蒙古農業大學和中國微生物學會展開密切合作,同1000多位農業專家“加為好友”。

      “進城以后,我還是離鄉不離土”,馬瑞強把主要精力放在打造龍頭企業上,“不再種玉米、背玉米了,現在一是找人,二是找錢”。

      找客戶。除了線上銷售,馬瑞強跑了許多家超市銷售他們的水果玉米。調整種植結構種了飼料玉米之后,他又要跑龍頭企業,終于把農戶訂單種植的飼料玉米全部銷往了當地一家養殖企業。

      找投資。除了為云種云養網絡科技公司找到1000萬元風險投資外,馬瑞強談了許多家企業,有的已經派來財務人員前來盡職調查,但還是黃了。“這也促使我下決心找專業團隊估值、股改。只有企業做規范了,人家把錢投給你才會放心。”馬瑞強透露,“年后我們和天津一家公司進入‘熱戀’,這次投資八九不離十”。

      找伙伴。這兩年,馬瑞強來呼和浩特辦事,無論多晚,都約一位朋友加入他的創業團隊。喝酒、品茶、談心,如是者十幾次,不成想那位朋友最后婉拒,“理由是怕辜負了我的信任。現在回想都無限感傷”。馬瑞強更愿意回憶那些愉快的往事,“有一位經理人向我請教農業知識,沒想到一見投緣,沒拿一分錢報酬就跟我這個光腳的闖荊棘”。

      通過“合作社+農戶”的經營管理模式,內蒙古分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訂單合同1.2萬多畝,帶動1000多農戶增收1000多萬元。2016年,公司也有了幾百萬元的盈利。

      破解鄉愁

      馬瑞強至今難忘與父親的一次嘮嗑。“有一天父親對我說,我50多歲了,什么時候能不種地呢?聽到這句話,我的內心非常復雜,因為在全國絕大多數農村,像我父親這樣年過半百依舊下地干活的農民還非常多。”馬瑞強描述了目前農村勞動力的現狀:超過半數都在50歲以上,遲暮的田園成為新的鄉愁。

      馬瑞強組建了農機專業合作社,擁有80人的職業農民隊伍,投資200多萬元購進了大型農業機械,加上組織農民自買農機入股,使合作社大小農機總價值達到600萬元。從種到收,統統由這些農機解決。

      看到別的村民投資100萬元購買大型農機僅3年就收回本錢后,種田能手王勝利也投入38萬元購買了收割機。王勝利細數馬瑞強回鄉帶來的好處,“老農不懂市場沒關系,分享公司訂單兜底。干不動活沒關系,農機社的職業農民包圓”。

      雖然解除了老農的勞務負擔,但新問題接踵而至,眼界開闊的馬瑞強陷入了沉思。單個小農這種耕作模式成本太高了。父輩們30多畝地,零零碎碎有10多片。發達國家家庭農場一般都是一兩千畝。人家一兩千畝是一兩個人在經營,可是家鄉卻是一兩百人在經營。他切身感受到適度規模經營的迫切:把現在分散經營的小農模塊打造成大模塊,才能更有利于農機農資的投入,更有利于降低成本。

      馬瑞強開始帶領他的團隊組織土地流轉。既和農民談,也和當地有農田使用權的企業談。“幾乎是千方百計、說盡了千言萬語,”從北京追隨馬瑞強下鄉創業的程龍,深知分享公司流轉來的、集中連片的15000畝土地來之不易,“我們分享公司不僅與老農分享,還與種田能手分享。現在30多家農業大戶平均耕種500畝,在這里實現了種地致富”。

      或許在等待農民契約意識的完全覺醒,馬瑞強把目光瞄準了荒地改造。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在內蒙古杭錦后旗找到了一家農場閑置的8萬畝鹽堿地。“我們的專家團隊終于有了用武之地,”馬瑞強說:“雖然困難還不少,但我享受這開疆拓土的感覺。”(經濟日報記者 陳 力)

    (責任編輯:梁靖雪)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再深点灬舒服灬太大了动祝视频|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激激情| 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 亚洲熟妇av一区|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人妻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老师我好爽再深一点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_区二区三区观看|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综合精品蜜桃| 无码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免费|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 火车上荫蒂添的好舒服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高清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自产拍高潮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不卡免费看老司机| 扫出来是很污的二维码2021|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精品| 欧美另videosbestsex死尸| 免费**毛片在线搐放正片| 精品人成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办公室gv西装男| 131美女爱做视频| 国色天香网在线| 一级二级三级毛片|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一本一本| 日韩精品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看另类| 热99re久久精品天堂vr| 午夜欧美日韩在线视频播放| 美女把屁屁扒开让男人玩| 国产在线视频不卡| 麻豆成人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GOGOGO高清在线观看中文版| 天天av天天翘天天综合网| 三级黄色毛片视频| 最近中文字幕mv高清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激情五月亚洲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