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無影,去無蹤,槍法精湛,一槍射敵……看過《狙擊生死線》、《生死狙擊》的人都被里邊神秘、冷酷的狙擊手所折服。現實生活中的狙擊手是否真的是這樣?7月20日,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會同中央網信辦開展的“同心共筑強軍夢”網絡媒體國防行采訪團來到海軍陸戰隊某旅,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了該旅富有盛名的狙擊手——孔凡賓。
“叢林獵手”孔凡賓。中國經濟網記者馬常艷攝
孔凡賓是一名“92后”,個頭高,皮膚黝黑,眼睛不大,偶爾一笑會露出一顆尖尖的虎牙。自18歲入伍,到現在已經是一名八年的老兵,擔任班長一職。
這位八年老兵射擊水平高超,立過一次個人二等功、一次個人三等功和一次集體三等功,在部隊有一個響當當的稱號——“叢林獵手”。
那么,他的狙擊槍法究竟有多準?答案是狙擊距離在300米以內,基本可以“指哪打哪”。
孔凡賓狙擊不僅準,而且還有一個異于常人的本事——別人都是單眼瞄準,他卻可以雙眼瞄準——同時睜著兩雙眼睛就可以把左眼屏蔽掉,然后瞄準射擊。閉著一只眼瞄準,時間久了容易視力疲勞,或者產生眼花,而雙眼瞄準就不會。
“狙擊手是拿子彈練出來的。”孔凡賓入伍第四年成為一名狙擊手,在集中訓練期,他每天都要打幾百發子彈。
長期的軍旅生活下來,孔凡賓把槍視為珍寶。“別人動我的槍一下都不行!”孔凡賓說這句話時一臉霸氣。
在很多電影電視里,狙擊手神秘冷酷,經常站在一個制高點,一槍讓歹徒斃命……對于這些電影里有關狙擊手的情節,孔凡賓微微一笑說:“電影中虛擬的情節太多了,特別是國外的電影。實際上,狙擊手并不一定會站在一個制高點,而是站在一個敵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最出乎人意料的地方。”
孔凡賓說:“現在人們看美國大片兒,普遍覺得他們更厲害一些,武器裝備更先進一些。說句實話,拉到戰場上決定勝負的是人。中國軍隊絕不輸于任何一支外國軍隊,特別是咱們的軍人意志是國外軍隊沒法比的。”
作為一名狙擊手,潛伏、偽裝、滲透是必不可少的任務。孔凡賓告訴記者,他們有時候一趴就是十幾個小時,在這段時間里不能動,螞蟻爬到臉上是常有的事兒。為了防止上廁所,他們干脆很少吃東西。
潛伏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環境。孔凡賓說,風和日麗的時候根本不適合潛伏,要利用陰暗、大雨等天氣惡劣的環境進行滲透。“在黑暗、惡劣天氣進行滲透,隨著慢慢深入,人也會越來越感覺無助,不知道下一步會遇到什么。”
潛伏一般都是小集體作戰,作為班長,孔凡賓的壓力和責任很重。他說:“把人帶出去,必須有責任把人帶回來。有時會特別忐忑,不知道會不會突然發生什么情況。”
“但作為一名班長,只要出任務都一定要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一定能完成任務的信念。”孔凡賓說,要打消隊員的一切顧慮,如果班長都沒有信心,那這一次任務肯定完成不了。“哪怕是用200%的力量,也要把信心帶動起來。”
孔凡賓拿出了他花三個月時間縫制的吉利服。中國經濟網記者馬常艷攝
潛伏的時候用什么做掩護?孔凡賓向中國經濟網記者拿出了他用了三年的吉利服。這件吉利服是他自己一針一線縫的,足足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有記者現場穿上這件厚厚的吉利服,體驗下來的感受就是穿著它很熱。但孔凡賓說,吉利服雖然厚,但在戶外的時候,其實相對還是很涼快的。
那么,什么樣的人才能當狙擊手?孔凡賓說,要想成為一名狙擊手,必須要出于熱愛,不能僅僅因為好玩、炫酷。熱愛到什么程度,孔凡賓的理解是,要把部隊當事業,認定這輩子就干這個事。(中國經濟網記者馬常艷)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