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國立外交院中國研究中心所長、前韓國外交部東北亞協力大使丁相基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采訪時認為,中國共產黨和政府準確地對國家和社會發展中發生的變化,以及面臨的問題與挑戰作出了判斷,中國發展邁入了新時代。
丁相基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了“新時代”與“新矛盾”等概念,其中將“新矛盾”定義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以前,中國人民需求不斷增多,但沒有那么多工廠從事生產給予滿足。現在中國已經不存在這樣的問題,變成了“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怎樣得到滿足的問題”。另外,伴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中國在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諸如環境保護等問題。對此,中國共產黨和政府積極了解人民群眾的需求所在,高瞻遠矚地提出問題,正視問題,解決問題。這種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思路并不是簡單地消除貧富差距,而是從收入、福利、環境保護等諸多方面全方位加以改善。
丁相基表示,“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展現出了中國領導人堅強的領導力和對中國發展的自信心。“一帶一路”建設是一項長遠發展愿景,未來會取得成功。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意味著這一倡議將在未來得到進一步具體落實。雖然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相關國家存在差異,自身條件和對“一帶一路”建設的支持能力各有不同,但相信這一倡議最終會取得成功。
丁相基表示,在國際局勢復雜多變的當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一步發展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關系,這一理念引人注目。例如,中國持續推進踐行《巴黎協定》,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同時中國也是自由貿易的積極推動者。這都代表中國正在積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丁相基說,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還提及了青年的重要性,這對營造和平友好的國際環境至關重要。青年交流有助于國與國之間的青年成為真正的朋友,增進國家間相互了解。這種交流形式上可以采取多種多樣靈活的方式,讓兩國青年的交往從上學、就業等多方面持續下去,成為無話不說的好朋友。這樣才能達到交流的目的,有利于青年成長,也有利于國與國之間的關系發展。(經濟日報駐首爾記者 白云飛)
相關專題: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相關專題:海外看中國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