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編者按: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后,全國各地迅速掀起學習十九大精神的熱潮。近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局、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聯合組織開展的“十九大精神進央企”網絡主題活動開始。幾十名記者一同走進央企,集中報道央企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情況。
大亞灣核電基地 中廣核供圖
今年11月16日,華龍一號英國通用設計審查(GDA)正式進入第二階段。通過GDA是中國自主三代核電技術最終在英國開工建設的技術前提。作為全球最為嚴格的核電技術審查,通過GDA,意味著中廣核將拿到進入更多國家核電市場的門票,為“華龍一號”的全球推廣奠定堅實基礎。
華龍一號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其安全性與國際主流技術相當,經濟性更具競爭力。“華龍一號的誕生,標志著中國從核電大國轉變為核電強國。”鄭華自豪地告訴記者,我們不僅有了自己的技術,而且我們的技術成功出口到了老牌核電強國英國。
近年來,我國核電取得了突破性發展,核電成為與高鐵齊名的“國家名片”,極大地提振了我國核電人乃至國人的自豪感。“大國工匠”、在一線從事核燃料換料工作25年的中廣核工程師喬素凱對此頗有感觸,“十九大報告中對過去五年成就的總結和對未來的規劃,強烈地體現出‘中國自信’,我們核電有今天的發展成就,就是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論自信、文化自信的生動體現。”
在中廣核設計院,記者還看到了目前全球最先進的核電站數字化儀控主控室。該主控室是為“華龍一號”設計的,采用了中廣核自主的核電站數字化儀控“和睦系統”,主控室相當于核電站的大腦,而“和睦系統”相當于中樞神經。核電站數字化儀控系統被稱為核電工業“王冠上的鉆石”,技術含量極高,長期以來我國受制于人,“和睦系統”的誕生,打破了國際巨頭長期以來的壟斷,使我國成為全球僅有的四個可以生產該類設備的國家。(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秦爽)
(責任編輯: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