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債令”話外音:穩基建穩投資
地方債供給潮涌 8月或發上萬億
催還債的常見,催發債的不多見。
日前,財政部一紙“發債令”(“財庫72號文”),催促地方政府加快發債。廣東省財政廳則以“特急”形式追加發布三組地方債發行文件,率先響應。
分析人士認為,當前穩投資的壓力凸顯,地方債將加快發行,配合積極財政政策實施,目前到10月份將成為地方債發行的高峰期。地方債集中發行,或對貨幣市場流動性、機構債券配置產生一定的擾動,相關部門或將出臺一定的配套支持政策。
“特急”發行文件
8月15日早間,中央結算公司官網上發布了廣東省的三組地方債發行文件,分別是“2018年廣東省(本級)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專項債券(一期)發行文件”、“2018年廣東省第一批棚改專項債券、第二批土儲專項債券發行文件”和“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土地儲備專項債券發行文件”。
這些發行文件均罕見地加注了“特急”字樣。
記者注意到,上述發行文件的落款日是8月14日,實際掛網日是8月15日,而相關債券的招投標安排在8月16日進行,距離文件公開發布僅隔了1天。
廣東省財政廳此前其實已發布了兩組地方債發行文件,招標日也是8月16日,發行文件落款日是8月10日,掛網日是8月14日。也即,在原計劃16日招標發行兩組地方債的基礎上,廣東省又“追加”安排了三組債券發行。16日,該省計劃招標發行的地方債將達到609.21億元。
即使是14日掛網的這兩組文件,也加注了“加急”字樣。因為從掛網日到招標日也就隔了2天。中國證券報記者翻閱了最近其他地區的發行文件,8月14日,黑龍江省財政廳、貴州省財政廳分別掛網發布的地方債發行文件就沒有類似的字樣,這兩省相關債券安排在8月21日招標,距離發行文件掛網有1周時間。
廣東這批地方債,不光來得急,來的時點也很微妙。
8月14日,財政部發布《關于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工作的意見》(財庫【2018】72號),提出加快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和使用進度,更好地發揮專項債券對穩投資、擴內需、補短板的作用。從落款日和掛網日來看,廣東追加的這三組債券最先響應“72號文”。相關文件顯示,這三組債券,恰恰都是新增專項債。
地方債與穩投資
今年地方債發行高峰姍姍來遲。最新統計顯示,截至8月15日,今年已發行的地方債共計23791.26億元,而2016年、2017年同期分別為43566.52億元、29127.46億元。
但是,今年地方債供給規模預計要高于去年。據中金公司測算,今年置換類地方債的總發行量在1.8-1.9萬億元,而新增類地方債的凈增量將達2.6-2.7萬億元,其中包括8300億元一般類新增債、13500億元專項類新增債和大約5000-6000億元的專項債限額和余額之間可以發債的彈性部分。此外,今年有約8400億元地方債到期,顯著高于往年,還需考慮到期續發因素。
中金公司分析師認為,今年置換債、新增債凈增量合計將達到4.4-4.6萬億元,若加上到期續發的8400億元,實際發行量可能高達5.3萬億元左右,比去年的4.35萬億元要高不少。
今年地方債供給壓力比去年大,發行節奏卻明顯慢于去年,導致地方債積壓的供給較多,就需要后續加快發行。這也是“財庫72號文”出臺的一個背景。
機構認為,前期地方債發行緩慢,主要是兩方面原因所致:一是今年是置換債發行的收官之年,量有所減少。二是新增債發行過于緩慢。根據機構上述測算,今年地方債供給的“大頭”其實是新增債,規模要高于置換債,也要高于前兩年新增債的發行規模。2016年、2017年新增債的凈增量大約是1.2萬億元和1.6萬億元。然而,中金公司測算的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新增債只發行了約8200億元,同期置換債發行了約1.1萬億元,置換債擔當了供給主力。進一步看,今年新增債供給中,專項債又占“大頭”,但據測算,前7個月新增專項債發行額不到1500億元。
按照計劃,置換類債券將在8月全部完成發行,后續發行的地方債主要是新增債和借新還舊債,這當中又以新增債,特別是新增專項債券供給壓力最大。如此,也就不難理解財政部為何要專門出臺一個文件,“催促”地方政府加快專項債券的發行。
“財庫72號文”的核心思想就是——加快專項債發行和資金使用。具體舉措方面,有幾點較重要:一是打破地方債發行的季度均衡限制,要求各地至9月底累計完成新增專項債發行比例原則上不得低于80%,剩余發行額度主要放在10月份發行。二是不再限制專項債期限比例結構。三是公開信披文件無需再向財政部備案。四是加快專項債資金撥付,有條件的地方,可在發行前對預算已安排的債券資金項目通過調度庫款周轉,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待債券發行后及時回補庫款。
需要指出的是,財政部“催促”地方加快發行,并不單單是因為積壓供給多,更重要的是,地方債發行事關穩投資、穩增長。在當前階段,穩投資的關鍵就是穩基建,穩基建就需要抓住“資金”這個“牛鼻子”,地方債則是地方政府唯一合法的舉債渠道。加快地方債發行的重要性由此凸顯。
8月發行或過萬億
結合“財庫72號文”及機構測算數據,當前到10月底尤其是8、9兩月地方債發行壓力會比較集中,類似2016年單月發行量過萬億元的情況可能會再次出現。
首先,置換債需在8月底前完成發行。今年前7個月置換債發行量約1.1萬億元,剩余約7000億元需要在8月份全部發行完畢。
其次,80%的新增專項債要在9月底前完成發行,剩余部分主要放在10月份發行。今年前7個月,1.35萬億的新增專項債只發行了1500億元左右,剩余約1.2萬億元。要達到財政部的要求,其中1萬億元的新增專項債要在8、9月份發行,10月份基本實現掃尾。
最后,不要忘了還有新增一般債、借新還舊債、限額與余額之間的可供發債部分。機構認為,這些債券中也會有相當部分在8、9月份發行。
由此來看,8、9月份地方債發行量會相當大。中金公司認為,8月份地方債發行量將超過1萬億元,9月份發行量可能也會接近1萬億元。然而,最新統計顯示,8月上半月地方債只發行了2112.59億元。8月下半月的潛在供給壓力可想而知。
對于債券市場而言,地方債加快發行的直接影響可能在如下兩方面:
一是地方債發行繳款會影響流動性。地方債發行繳款的過程,是資金從銀行體系流向國庫(央行經理國庫)的過程,因此會暫時形成基礎貨幣回籠。前兩年,地方債發行高峰期,對流動性的短期擾動就比較明顯。
二是目前地方債投資者仍以銀行為主,地方債大額發行會占用銀行投資額度,相應擠出銀行對其他債券產品的需求。這在前兩年表現得也比較明顯。從今年7月債券托管數據來看,在地方債供給量上升的情況下,國有大行由于被動配置了較多地方債,擠出了對信用債、同業存單的配置。
有鑒于此,為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穩定市場利率,同時也為保障地方債有序發行,市場預計相關部門會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政策操作給予配合,比如,央行可能加強公開市場操作,平抑流動性波動,必要時給予流動性支持;財政部門可能加快財政庫款周轉投放,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