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杭州市富陽區不少農村,房頂上看似普通的瓦片,卻是農民的致富法寶。這些瓦片是光伏陶瓷瓦,只要曬一曬太陽,就可幫村民賺錢。富陽區“試水”光伏瓦發電,大力推進分布式屋頂光伏項目,讓光伏發電進村入戶,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安裝有補貼,技術有幫扶,確保光伏項目落地
入伏以來,天氣連續晴好,萬市鎮何家村70歲的低保戶李榮海心情不錯,“太陽這么大,屋頂上的光伏電站每天能發不少電。”
在村里支持下,李榮海和同村十幾戶低保戶成為光伏發電的受益人。他說:“家里就我們兩口子,用不了多少電,多下來的電賣給供電部門,每月能收入300多元。沒想到光靠‘曬太陽’也能掙錢。”
何家村地處山區,沒啥特色產業,村集體收入不足5萬元,村民增收渠道少。像何家村這樣的省級經濟薄弱村,富陽區還有79個。富陽區鼓勵機關、非公企業的黨支部與農村黨支部結對,利用項目、技術優勢幫助各村致富。當地供電公司發展分布式屋頂光伏項目,為減少村民后顧之憂,建設和并網等由村里和供電公司包辦,提高群眾參與的積極性。
富春街道三橋村村民胡國華說:“家里有兩塊電表,一塊計算發電量,一塊計算用電量,算得清清楚楚。”
為增強薄弱村“造血”能力,供電公司“紅船黨員服務隊”幫助村里建設地面光伏電站,每年收益歸集體所有,增強村集體收入。近日,何家村新建的光伏電站成功并網發電,預計每年可創造10萬元以上的集體經營性收入。
“紅船黨員服務隊”隊員孫燕峰說,從勘測選址、方案設計到線路鋪設、設備調試,黨員服務隊的黨員提供保姆式服務,讓光伏項目能夠實實在在落地見效。目前全區建設了6個地面光伏發電站,一半已并網并成功發電。
算經濟賬,更算生態賬,光伏發電益處多
“光伏發電的優點還真不少,沒噪音,更沒其他污染。電池板鋪設在房頂,夏天遮陽隔熱,冬天防寒保暖,對房屋還能起保護作用。”李榮海說,這也是村民積極參與光伏發電項目的一個重要原因。
富陽區供電公司光伏項目負責人汪軍深有感觸:“每月光伏結算業務在大幅增加。”他算了一筆賬,按照每戶每年發電3000度,25年發電壽命計算,每戶可發電7.5萬度,可節約26.4噸煤炭、261.6噸水,減排64.8噸二氧化碳和18噸粉塵,有助于節約資源并改善當地空氣質量。
近年來,富陽區出臺各項優惠政策,支持光伏產業有序健康發展,促進“光伏+扶貧”“光伏+美麗鄉村”“光伏+養老”等項目落地。富陽區明確對光伏發電實行資金補貼,新上高能耗項目同步實施光伏發電配套等措施。按照“自發自用、余量上網、電網調節”的原則,鼓勵富陽區新農村分布式光伏發電應用項目發展。
富陽區光伏產業發展勢頭良好,越來越多的村民在自家屋頂上裝配小型光伏電站。截至今年6月,富陽區并網光伏項目達到3295個,裝機總容量6.96萬千瓦。
《 人民日報 》( 2018年08月26日 11 版)
(責任編輯: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