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19日訊(記者 楊學聰)打造“一軸、兩廊、兩帶、多點”,培育高精尖產業,建立跨區域交通體系,補充基礎教育、引入三級醫院、建設綠地公園……這一系列令人矚目的規劃內容都將隨著《促進城市南部地區加快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推進逐步落實。未來三年內,北京城市南部地區將發生巨變。
9月19日,北京市發改委聯合豐臺區、房山區、大興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促進城市南部地區加快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明確未來逐步將北京南部地區打造成首都功能梯度轉移的承接區、高質量發展的試驗區、和諧宜居的示范區。
新目標:打造高質量發展腹地
在北京,豐臺、房山、大興、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有個共同的名字——“北京城南地區”。一直以來,城南地區在北京發展處于相對“弱勢”地位。但其緊鄰首都功能核心區、居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區之間、“一核兩翼”腹地、京津冀協同發展重要戰略門戶的地位,使其重要性日益凸顯。
為改善南部地區發展短板,優化提升城市功能,北京在2010-2012年、2013-2015年先后實施了兩個階段的城南行動計劃,推行了一系列重大項目和支持政策,總投資約6860億元。通過兩個階段的計劃實施,南部地區與全市的差距、與北部地區的差距逐步縮小。但城市服務能力、功能產業提升、改革創新政策機制等方面仍有待提升。
未來三年,南部地區應該怎么變?通過開展系統梳理、深入研究、多方論證、廣泛征求意見等一系列工作,第三階段《計劃》提出,逐步將南部地區打造成首都功能梯度轉移的承接區、高質量發展的試驗區、和諧宜居的示范區。
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為將南部地區構筑成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城市服務品質優良、高質量發展的腹地,《計劃》圍繞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在城市南部地區搭好人才、技術、信息、資金等要素流動的階梯和橋梁;圍繞落實首都核心功能,與南中軸生態文化發展軸、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南段)建設、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及臨空經濟區建設等城市南部地區發展有機結合;加大營商環境、政府職能轉變、審批制度、集體土地利用、人才引進等方面的改革步伐,推動南部地區集約高效發展;安排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生態環境、城市管理等領域建設項目,大力支持南部地區改善發展環境、提高城市服務水平。
按照《計劃》提出的目標,到2020年底,南部地區城鄉建設用地減少59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建成區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分別提高到32.1%、73.7%;跨區域交通體系逐步建立;南中軸生態文化發展軸加快規劃建設,南部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南段)初步形成;中關村科技園區相關分園培育高精尖產業初見成效;部市合作和區域合作不斷加強,土地、人才、審批、投融資等領域改革先行先試取得初步成效……
新路徑:構筑新特色新優勢
這份沉甸甸的《計劃》呈現出未來城南發展的新特色:強調綠色塑造未來,擴大綠色空間,構建“兩縱三橫多廊”生態空間格局;用文化促進發展,各領域都著重突出文化的作用;更加注重提升交通效率,借勢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建設,構建便捷高效的多層次城市交通體系。
同時,《計劃》還著力為城南地區構筑新優勢。一是為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優勢,完善與“三城”的對接轉化機制,落地一批具有影響力的重大產業化項目;二是為改革創新優勢,在規劃管控、土地利用、投入機制、“放管服”改革上加大創新;三是為擴大開放優勢,搭建面向全球的引才平臺,引進外商投資型總部、技術創新中心,加大技術交易、知識產權等外資準入力度,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
參照《計劃》,在功能與產業提升方面,南中軸地區將高起點規劃建設大紅門、南苑、西紅門、磁各莊等重要節點,植入文化等高端要素及重大活動;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汽車及新能源智能汽車、生物醫藥和大健康、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等;中關村豐臺園重點發展軌道交通、航空航天等產業;房山園重點發展現代交通和新材料產業。大興園重點發展醫藥健康、文化創意等產業。
在重點功能區中,新機場臨空經濟區將適度承接會議會展、國際交往、文化交流等功能;麗澤金融商務區與金融街一體化發展;良鄉高教園區擬擴區。
新助力:“五項措施”保障落實
如何保證藍圖愿景成為現實?《計劃》提出了 “一個優化、三類路徑、五項措施”。
“一個優化”是指優化城市服務功能的組織,按“一軸、兩廊、兩帶、多點”集聚多方面資源力量,強化行動組織,推動減量集約、高質量發展。
“三類路徑”包含環境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填平補齊類、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提升能力類,以及功能和產業高端發展類,分別針對南部地區環境質量問題、公共服務設施相對不足問題,以及基礎設施和生態方面問題,給出“解題”思路。
“五項措施”幫助落實。一是持續推進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為功能和要素植入騰出清朗的空間。二是全面提升城市承載能力,提升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城市管理水平,健全社會管理服務體系。三是培育提升功能和產業,以重大功能性項目、重大活動帶動南部地區轉型升級,推動南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四是促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同發展,培育新市鎮和特色小城鎮,加強南北聯系,統籌規劃與津冀交界地區產業結構和布局。五是深入推進改革與創新,中央和本市新增用地項目優先往南部地區安排,加大對南部各區的政府資金支持力度。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還表示,為保障《計劃》貫徹落實并真正取得成效,下一步,所有的任務都將分解到各部門和各區,明確工作目標、任務、時間、步驟和責任。在政策方面,將探索擴大市級審批權限下放的領域和事項,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可納入北京公共服務類建設項目投資審批改革試點工作。資金方面,《計劃》將加大市級投入,市政府固定資產投資每年安排南部地區相關項目投資比例不低于全市總投資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