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使民營企業發展更平衡、更充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6個方面政策舉措,這些政策舉措務實具體、深入全面,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可操作性。
減輕企業稅費負擔,為企業發展放下包袱,政策更充分。要加大減稅力度,推進增值稅等實質性減稅,而且要簡明易行好操作,增強企業獲得感。對小微企業、科技型初創企業可以實施普惠性稅收免除。要根據實際情況,降低社保繳費名義費率,穩定繳費方式,確保企業社保繳費實際負擔有實質性下降。
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資金更充分。當前,民營企業發展主要困難之一是流動性緊張。2008年以后,不少民營企業快速擴張,擴張以后效益不好,但后果當時沒有過多顯現。近年來,快速擴張導致的不良后果逐漸暴露,部分民營企業通過結構調整、轉型,渡過難關,但仍有部分民營企業沒有實現轉型發展,導致困難越拖越重。因此,要優先解決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并逐步降低融資成本。
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市場空間更充分。要打破各種各樣的“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在市場準入、審批許可、經營運行、招投標、軍民融合等方面,為民營企業打造公平競爭環境,給民營企業發展創造充足的市場空間。
完善政策執行方式,讓民營企業從政策中獲得感更充分。在落實政策過程中,問題不少,包括去產能、去杠桿要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執行同樣標準,不能戴著有色眼鏡落實政策,不能不問青紅皂白對民營企業斷貸抽貸。要提高政府部門履職水平,按照國家宏觀調控方向,在安監、環保等領域具體執法時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不能搞“一刀切”。
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幫助民營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力度更大。各相關部門和地方主要負責同志應當經常聽取民營企業的反映和訴求,特別是在民營企業遇到困難和問題時更要積極作為、靠前服務,幫助其解決實際困難。
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堅定他們發展的信心。對一些民營企業歷史上曾經有過的一些不規范行為,按照罪刑法定、疑罪從無的原則處理,讓企業家卸下思想包袱,輕裝前進,包括甄別糾正一批侵害企業產權的錯案冤案。
在具體落實過程中,如何推進增值稅等實質性減稅?如何降低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融資成本?如何打破各種各樣的“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如何積極主動為民營企業服務?這些問題都需要各地政府結合當地實際,在實踐中深入思考研究解決。(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李錦)
系列評論:
直面民企難題才能綜合施治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