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國內時政更多新聞 > 正文
    中經搜索

    新立村“立新”記(新春走基層)

    2019年01月22日 09:34   來源:人民日報   

      過去石旮旯里刨食,一畝玉米收不上200斤;現在多種產業興旺,人均年收入近萬元。地處滇桂黔石漠化區曾經的小窮村新立村,短短幾年,地覆天翻。

      新立村憑何而“立”?

      面對記者伸出的手,她遲疑了一下,沒摘工作手套。問起2018年的收入,她也只是笑。

      眼前這位66歲、身高一米五的瘦小老太,名叫黃彩燕。16頭牛、120只羊、1000多只土雞,外加4箱蜜蜂,全靠她一人招呼。丈夫耳聾多病,大兒癡傻,唯有已成家的二兒子,能幫著給她的“牧場”送送飼料。

      這里是新立村,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陽縣那滿鎮,地處滇桂黔石漠化區。

      短短幾年,地覆天翻。憶往昔,石旮旯里刨食,一畝玉米收不上200斤;看今朝,多種產業興旺,人均年收入由當年的2500元增長到近萬元。

      新立村憑何而“立”?

      “把精準扶貧政策用好,發揚艱苦奮斗精神。”新立村黨總支書記羅朝陽回答。

      解困,突破常規

      一方水土,難養活一方人。新立村的出路,只有一個字——搬!

      新立人早有立新志。

      “九分石頭一分土”,石漠化區地面山峰林立,地下溶洞暗布,地表滲漏少水。貧窮的根源,就在地少石多,且易澇易旱。

      上世紀70年代,新立人跟惡劣的自然條件抗爭,硬是靠肩挑手挖,開出近3000畝坡耕地。但因土地貧瘠,水利灌溉設施落后,種植品種單一,開地后建的共聯屯,一出生便成了田陽縣有名的落后屯。

      “在山上還有玉米粥喝,下了山連玉米粥都喝不上了。有的人家不多久又搬回了山里。”羅朝陽說。

      一方水土,難養活一方人。新立村的出路,只有一個字——搬!

      2014年,居住在石山區的新立村村民獲得危房改造資金和政府貼息貸款,開始生態搬遷。為節省開支,他們不請建筑隊,互相幫工。11個原先坐落在石山區的屯子、198戶人家全部搬遷出山。

      走進新村址,排排小樓依山而建,齊整整的林蔭道穿屯而過,家家戶戶電器齊全,房前屋后菜果滿園。2017年,全村家家戶戶摘掉了貧困帽。

      生產方式也在變化。這些年,新立村修建了27條水泥通村路和生產路,給河谷地帶所有耕地都鋪設了節水灌溉管道。原先效益低下的甘蔗、玉米田,改種芒果、香蕉、秋冬菜。

      “2017年,我們還評上了自治區的‘壯鄉最美鄉村’。”羅朝陽笑著說。

      施策,因人而異

      “看搬遷成功不成功,要看貧困戶腰包能不能鼓起來”

      鄧勇書是第二次下山了。“70年代那次下來,不到一年全家就回山里了,那年我6歲。”

      相比搬得出,留得住更難。“如果沒政策支持、沒產業支撐,搬下山后的日子也難持久。”羅朝陽感嘆。

      這次下山,鄧勇書成功了。移民新村廣新家園里,坐落著他家的三層小樓。

      鄧勇書有建筑手藝,一年中多數時間都忙個不停。冬天是淡季,他也不閑著,在家加工一種叫蘇木的中藥。

      “一般一天賣一只,多的時候兩三只。”何正修也是第二次下山,在繁華的百育鎮老街上擺起了羊肉攤。靠著后來學的這門手藝,他還在新立村發展了一幫養羊的老鄉親。

      “看搬遷成功不成功,要看貧困戶腰包能不能鼓起來。”羅朝陽介紹,“我們的辦法就是分類施策。”

      有手藝的,靠手藝致富;沒手藝的,打工也能掙錢。

      新立村大規模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引進6家農業公司流轉全村70%的耕地建現代化農業基地,發展了2200畝芒果、2100畝香蕉產業基地。火龍果、圣女果、秋冬菜種植形成規模,百萬羽林下養殖集中成勢。

      一人打工,全家脫貧。新立村百泉香蕉種植基地負責人林強介紹,在香蕉施肥或收獲季節,一天要用工150多人,一小時平均工資10元。

      “一輛摩托車、一頂草帽、一把柴刀,在村里到縣城的公路邊等著,就有活干。”羅朝陽說,眼下正是冬菜的收獲季,也是村民們的收獲季。

      安居,立足長遠

      “要讓貧困戶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

      新立村是田陽縣精準扶貧的一面鏡子。

      “要讓貧困戶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必須下一番繡花功夫,形成當下脫得貧、中期保得住、長期能致富的立體化扶貧新格局。”田陽縣委書記韋正業告訴記者,2018年底田陽縣貧困發生率降至2.2%以下,可望實現全縣脫貧。

      田陽縣城郊,坐落著全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老鄉家園”。第三期工程的31棟白藍相間的安置樓已經落成,可安置6000余戶、2.5萬貧困群眾。

      “當下脫得貧”已解決,“中期保得住、長期能致富”的藍圖也在徐徐展開。就在“老鄉家園”附近,田陽縣配套建設了大型農貿批發市場、東盟物流園、農民工創業園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還在縣城附近流轉土地建設20萬畝生態脫貧產業示范基地,讓貧困戶通過小額入股、務工、返包經營等多種方式獲益。

      搬進“老鄉家園”才一個月,新立村隴侖屯村民譚愛霞已經得益。31歲的她在一家食品廠分揀水果,一天能掙100元左右。

      “我家2017年底就脫貧了。”吃完晚飯,譚愛霞眉開眼笑地給記者算賬,“承包了30畝坡地種芒果,2017年第一年掛果,賣了3萬多元,往后到盛果期了,日子會更好。”

      采訪歸去,已是晚上9點半。小區外,公交車仍在運行。田陽縣委組織部副部長王安福,兼任“農事城辦”管理辦公室主任,“各種公共服務設施,都開始與‘老鄉家園’三期無縫銜接,讓村民真正變成城里人。”

      擺脫貧困的人們,正在融入城市之光。

    (責任編輯:何欣)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满老妇女好大bbbbb| 又粗又紧又湿又爽的视频| 一级特黄特色的免费大片视频| 欧洲成人午夜精品无码区久久| 另类孕交videosgratis| 香蕉视频好色先生|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精品| 中文字幕被公侵犯的漂亮人妻| 欧美VA久久久噜噜噜久久| 免费观看性行为视频的网站| 试看120秒做受小视频免费| 国产青年摘花xxx| 亚洲av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新婚被邻居| 国产v片免费播放| 麻豆视频免费看|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一级毛片| 中国一级特黄特色**毛片| 日本五月天婷久久网站|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 波多野结衣在线影院| 四虎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香港台湾日本三级纶理在线视|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毛片一级毛片一级毛片aaav| 日日噜噜噜夜夜爽爽狠狠|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欧美日韩国产伦理| 免费人成激情视频在线观看冫| 绝世名器np嗯嗯哦哦粗| 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 91短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夜夜揉揉日日人人青青|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综合|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 亚洲丰满熟女一区二区v| 欧美成人免费一级人片| 免费国产真实迷j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一区AV天美传媒| 国产区视频在线| 野花香高清在线观看视频播放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