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中國就業指標向好 “六穩”之首就業是怎么穩住的?

    2019年12月18日 08:10   來源:人民日報   

      政策落地見效 發展帶來機遇

      穩就業的成績單讓人眼前亮信心增(產經觀察)

      

      數據來源: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

      年關將至,回眸中國的就業“成績單”,不難發現,我國就業指標依然向好:1—11月城鎮新增就業1279萬人,提前完成全年預期目標;11月份調查失業率為5.1%,低于5.5%的預期目標。

      作為“六穩”之首的穩就業,究竟是怎么穩住的?記者走訪了一些企業、政府管理部門和專家,聽他們說說中國就業的優勢與面臨的挑戰。

      社保降費是企業獲得感最強的穩就業政策之一

      “公司有3000名員工,對我們而言,社保降費就是很大的政策支持!” 沈陽新松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副部長田露露說。

      沈陽新松,一家以機器人技術為核心的高科技企業,成本大頭在人員上。田露露算了一筆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從20%降至16%,公司一年可省800多萬元,繳費基數下調后,公司又可省下400多萬元。“單社保降費一項,就幫助我們降低4%的人工成本,讓我們有更多資金進一步引進高級研發人才!”

      在許多企業負責人眼里,今年能保持用工穩定,離不開穩就業政策釋放的源源紅利。社保降費是企業獲得感最強的穩就業政策之一。

      作為普惠性政策,社保降費使各類企業均能“輕裝上陣”,更好應對經濟下行壓力。

      畢文新擔任財務總監的南京諾唯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新企業。“對我們這種類型和階段的企業來說,社保降費影響很大。企業還處在發展早期,多省幾百萬元就能把企業引往積極的方向。現在公司人員增長很快。” 畢文新說。

      社保降費無需任何手續,也使企業獲得感更足。

      以往,一些減稅降費的好政策,因為申報手續繁瑣、證明材料多等問題,給企業增加了“甜蜜的負擔”。方便、快捷,則是許多企業在此次降費過程中共同的感受。

      走進貝卡爾特沈陽精密鋼制品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的辦公室,還像往常一樣忙碌有序。該公司社保費用的經辦,就由這個部門負責。今年5月1日,全國統一實施降社保方案,人力部門表示,這次“紅包”拿得十分輕松。工作人員王楠告訴記者,“啥手續都不用辦,像往常一樣申報繳費基數,系統自動調整參數顯示應繳納社保費用,直接劃轉就可以了。”

      “降低社保費率綜合方案一出臺,我們就通過給企業法人發送手機短信、開通咨詢電話等方式讓企業負責人第一時間知曉社保降費政策。”沈陽市社會保險事業服務中心黨委書記田陽說,人社部門早在4月中旬就做好了降費準備,5月1日系統所有參數立即調整到位。

      人社部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社保降費共為企業減免2725億元,預計全年超過3800億元。這3800多億元,被企業用于投入研發、引進人才、增加福利、開展培訓等各個要緊處,成為穩就業的“定心丸”。

      “集團現有10.8萬名員工,本次降費預計全年將節省人工開支8518萬元。” 新疆廣匯集團人力資源副總監孫凌云告訴記者,這8518萬元,按1名高級人才80萬元年薪估算,可以再多引進100名高層次人才;如果用于招聘普通員工,按照每位員工每人每年給予6.5萬元薪資估算,可以多解決1300余人的就業。

      南京水務集團將節約的2300萬元社保費用于啟動企業年金項目,給員工的養老添加一份保障。集團好幾位員工告訴記者,退休后,可多領上萬元的養老金。“社保降費,讓我們普通員工有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服務業特別是消費性服務業的持續高位增長是穩就業的重要基石

      如果說穩就業政策落地是中國就業成功承壓的秘訣之一,那么中國經濟發展帶給就業的則是機遇與挑戰并存。

      ——服務型消費蓬勃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讓就業韌性更強。

      “上個月,我賺了一萬五千元呢,這個月爭取也能上萬。”“雙12”來臨,中通快遞小哥路慶輝再度迎來派送高峰,匆忙奔走在大街小巷。

      近年來,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代駕……這些服務類職業已越來越深地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

      今年前三季度,服務消費增速超過10%。服務業成為最火熱也最緊缺的從業方向之一。11月21日,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根據全國102個定點監測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填報的數據,發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全國招聘求職100個短缺職業排行。其中,42個短缺職業屬于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排名前5位的營銷員、收銀員、餐廳服務員、保安員、保潔員全部為服務業崗位。

      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表示,與制造業相比,服務業天然具有更強的抵御外部沖擊的能力。同時,服務業的就業彈性系數也更高,創造的就業增量遠大于第一、第二產業。因此,服務業特別是消費性服務業的持續高位增長成為保障中國就業穩定的重要基石。

      ——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催生大量新職業,讓就業選擇更多。

      “預計未來五年我國對農業經理人的需求總量將達到150萬人左右”“到2020年工業機器人系統操作員、運維員等相關人才缺口將達300萬人”……自今年4月,人社部等三部門發布13個新職業后,新職業需求呈井噴態勢。

      “從年初一直忙到秋收,中間就沒歇過,訂單實在是太多了。”一年的忙碌,讓農業無人機駕駛員邱輝黑了3個色度。“剛開始,鄉親們不理解我們的工作,現在,我的堂弟們都想學無人機駕駛技術,收入好,還受鄉親們尊敬。”

      除了被收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的新職業,還有很多新奇的從業領域展現在大眾面前,如密室劇本設計師、寵物攝影師、非遺菜系傳承人、頭皮養護師……其中,經初步估計,光全國專職或者兼職旅拍師已超過100萬人。

      “需要注意的是,不少新職業是以兼職、靈活就業等形式出現的,這些崗位的就業質量有多高、對傳統崗位的補充性有多強還有待觀察、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院長曾湘泉說。

      新就業機會不斷涌現的同時,一些傳統就業崗位也在消失,引發就業結構變動,最典型的莫過于“機器換人”。

      “要實現高質量發展,行業不可避免要進行分化重組、優勝劣汰,這必然會對就業結構帶來影響。”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說,自2017年開始,中國上中下游行業集中度明顯上升,并帶來勞動者就業崗位的變化。特別是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技術進步對就業會帶來影響。“歷史證明,技術進步就是一把雙刃劍,既是產業調整、升級的基本驅動力,也會對已有工作崗位實現替代,對就業產生影響。”

      劉元春表示,在制造業、建筑業等行業,技術對就業的替代效應已經顯現。研究發現,隨著技術的升級,盡管第二產業每年仍保持較快增速,但其就業總量反而會減少200萬個左右。

      通過改革,提高人才崗位的匹配度

      經濟結構調整對就業結構產生的影響難以避免,但這一挑戰,也是我國實現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的機遇。

      智聯招聘CEO郭盛表示,產業發展方式在變,企業生存方式在變,崗位分布情況必然也在變動,既有縮減、消失的崗位,也有新生、擴容的崗位。要提高人與崗位的匹配度,要做好兩件事:一是讓人才具備崗位所需要的能力,二是讓人才可以自由流動,從而提高匹配效率。

      “經濟結構的調整,產業的轉型升級,實質上是勞動力結構、人力資源結構的調整和升級。” 人社部就業促進司副司長尹建堃說,制造業能否順利轉型升級,關鍵要看能否形成有效的、符合產業發展需要的產業工人隊伍。

      當前,我國產業工人隊伍的主要來源為農民工群體,他們是否具備了相應的能力呢?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介紹,2011年的調查顯示,農民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9.6年,恰好適應要求勞動者有9.1年受教育年限的第二產業勞動密集型崗位,以及要求9.6年受教育年限的第三產業勞動密集型崗位。但是隨著中國產業結構調整速度加快,更多崗位將轉為技術密集型。根據測算,第二產業技術密集型崗位要求勞動者有10.4年的受教育年限,第三產業技術密集型崗位要求為13.3年。

      “農民工的現有受教育程度,尚不足以支撐他們轉向技術密集型崗位,助推制造業轉型升級。”蔡昉說,因此,大力推廣技能培訓頗為關鍵。

      今年以來,我國大力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從失業保險基金結余中拿出1000億元,力爭用3年時間完成5000萬人次的培訓,同時,大力推廣新型學徒制,開展產教融合型城市、行業、企業試點,著力補短板、強技能,以期讓我國人才供給更符合崗位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培訓不僅包括技能本身的培訓,還包括職業素養培訓。”郭盛說,在去產能背景下,有不少產業工人難以順利轉向服務業,是因為產業工人從事的往往是機械式、重復性勞動,而服務業人員更多比拼的是心力和腦力。“培訓的關鍵,不在于具體技能,而是要讓產業工人接受服務性行業的思維模式,培養新的職業素養。”

      要做好第二件事情,提高人才與崗位匹配效率,應當破除體制機制障礙,讓人才可以在城鄉間雙向自由流動。

      “一方面,我們要在戶籍制度、農村集體土地制度、宅基地流轉等方面推進改革,讓城里人也能順利下鄉;另一方面,在農民工進城問題上,要著重解決好農民工在城市的住房、醫療、養老等問題,讓農民工進得了城、留得下來。”劉世錦說。

      “住房問題已經成為約束人才跨城市流動的重要因素之一,未來需要從制度、觀念等領域破題,暢通人才流動通道,提高人力資本的配置效率。”郭盛說。

      采訪中,專家們還強調,我國人力資源市場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新生的勞動力逐步減少,勞動者平均年齡逐步上升。同時,勞動者受教育的程度、勞動者的素質在不斷提高。未來,中國就業總量壓力將有所緩解,但隨著勞動力供給結構改變,崗位需求結構變動,存量市場的匹配問題將日益重要。專家們表示,中國就業問題將愈來愈多由總量問題轉為結構問題。

      “雖然企業發展面臨的挑戰不小,但明年,我們仍計劃再招聘300名高校畢業生來充實隊伍。”展望未來,王楠充滿信心。

      制圖:郭 祥

      李心萍

     

    (責任編輯:馬常艷)

    中國就業指標向好 “六穩”之首就業是怎么穩住的?

    2019-12-18 08:10 來源:人民日報
    查看余下全文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尤物| 国产老妇一性一交一乱|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 美国式的禁忌19|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视频| 中国嫩模一级毛片| 最新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动漫美女被爆羞羞免费| 都市激情亚洲色图|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菠萝蜜| 日韩高清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第五页中文字幕|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www.日韩在线| 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狼人影院|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精品| 午夜老司机在线观看免费| 色综合蜜桃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专区不卡| 一级呦女专区毛片| 成年女人18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 | 麻麻张开腿让我爽了一夜黄文| 城中村找个白皙丰满妇女在线播放 | 亚洲综合第一区| 神乃麻美三点尽露写真|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在线| 1313午夜精品久久午夜片| aaaa级少妇高潮大片在线观看| 日韩丰满少妇无码内射| 亚洲日韩一页精品发布| 深夜A级毛片视频免费| 四虎影视在线影院在线观看| 被男按摩师添的好爽在线直播|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嫩草| a级在线观看视频| 女人被男人躁到呻吟的| 中文无遮挡h肉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午夜电影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