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結束后,第二場“部長通道”開啟,3位列席會議的國務院有關部委負責人通過網絡視頻方式接受采訪。
談到“十三五”和“十四五”,黃潤秋表示,總的來看,“十三五”的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推進順利,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各項指標完成情況較好,“十三五”規劃里所確定的生態環保領域,9項約束性指標當中到2019年年底有7項已經提前完成。這7項里面包括4項總量指標,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化學需氧量和氨氮。另外4項質量指標里面,我們已經完成了3項,第一項是pm2.5不達標地級及以上城市年均濃度,按照“十三五”的規劃要求,這項指標到2020年應該比2015年降低18%,但到2019年年底,我們已經降了23.1%,也就是說已經超額完成了5.1個百分點。兩項水的質量指標也很好,1~3類的優良水體,按“十三五”的規劃目標,是要做到70%,去年年底我們已經做到了74.9%;劣五類水體,“十三五”的規劃目標是要小于5%,我們去年已經做到了3.4%,“所以說總的來看,氣也好,水也好,總量也好,質量也好,我們工作推進還是比較順利的,完成情況也是比較好的,這個和老百姓的感受也是一致的。”黃潤秋坦言,還有兩項任務沒有完成,在今年要繼續努力。一項就是單位GDP的碳排放強度,另外一項是地級及以上城市的優良天數比例,今年還要努力去完成。
“十四五”怎么做?黃潤秋說,看到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的同時,一定要清醒的認識到,當下我們國家生態環境保護所面臨的嚴峻形勢和艱巨的任務。他說,當下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還是在一個低水平上的提升。“離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離建設美麗中國的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黃潤秋說,當下仍有三個沒有根本改變,一個是我們國家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和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沒有根本改變;第二個是環境污染和生態保護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沒有改變;第三個是環境事件多發高發的高風險態勢沒有根本改變。
黃潤秋認為,基于這三個沒有根本改變,下一個階段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和任務仍然非常嚴峻和艱巨,“我們目前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從量變到質變,拐點還沒有到來,還需要我們繼續努力。
因此 ,生態環保部對“十四五”有兩方面考慮,一方面就是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污染物減排,抓環境治理,抓源頭防控,”這個是我們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最有效的手段,因此我們要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而且是升級版的污染防治攻堅戰。”另一個抓手是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
第二方面,要大力推動生態保護與修復,推動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大力加強對生態保護的監管力度,努力擴大生態空間和生態容量,維護我們國家的生態安全。與此同時,我們也要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綠色生態產品。
(責任編輯: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