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云山房不是離高槐村村口最近的文創店鋪,卻吸引來眾多游客,因為這里的植染工藝遠近聞名。從“芳華舊時光”咖啡館出發,沿著蜿蜒的村道一路來到染云山房,可以走進高槐故事館聽聽村子的“前世今生”,到隔壁的田園美術館欣賞高槐文創人的作品,路過三四家咖啡館后,就來到了田野秀場,“遠處的東山俯望著平靜的旌湖水,它流淌著,帶走了年輕的歲月,遠方的人回來吧……”民謠小院樂隊的主唱張小黑在這里表演吉他彈唱。
如今爛泥溝變了樣,就像張小黑唱的那樣,得感謝遠方回來的“新農人”。2014年,從染云山房的主人胡蓉來到四川省德陽市旌陽區東湖街道高槐村開了家“不遠”咖啡館開始,得益于離德陽市中心僅8公里的距離優勢,人氣陸續聚集起來,現在這里有20余家咖啡館。隨著咖啡香氣遠播的,還有這里的鄉村音樂、青溯植染、“非遺”潮扇等14個新興文創業態的美名。6年來,50多名“新農人”聚集于此,有返鄉創業的村民,有本土藝術家,有慕名而來的音樂人,他們與村民一起奮斗,共同促進了這個曾經的市級貧困村變身咖啡小鎮,然后進一步升級為特色文創小鎮。
2016年底,高槐村摘掉了德陽市級貧困村帽子。隨著高槐村整體業態的規劃和發展,近三分之一的村民實現了就近創業、務工,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7年的1.5萬余元提升至2019年的近2.4萬元。去年,高槐村接待游客近5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2000萬元。
“高槐村的優勢有兩個:一是區位優勢,離德陽市中心僅10分鐘車程,二是生態環境好。”德陽市旌陽區東湖街道辦主任何劍介紹,抓住自身優勢結合鄉村振興的整體布局,當地高標準規劃文創小鎮空間、產業和功能布局,匯聚“新農人”點亮鄉村、建立新機制激活鄉村、發展新業態賦能鄉村,構建起“新農人”眾創共建新模式。
為讓高槐有氣質更有顏值,2017年,當地利用節能減排項目資金320萬元,建設了高槐村污水處理廠,實現污水處理全覆蓋。2019年,四川省清潔小流域項目1200萬元資金到位,村里對4.36公里的壽豐河進行了全面治理,實現了河暢、水清、岸綠、景美。
“在外面‘漂’了十幾年,選擇高槐村最初的想法是找個一畝三分地過農家生活,沒想到這個小村子再次激發了我創業的熱情。和志同道合的‘新農人’們一起努力建設美麗鄉村,這就是我的小康生活目標。”胡蓉說。(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暢 張倩 江藍)
(責任編輯: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