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澤湖既是淮河流域重要的防洪調蓄水庫,也是重要水源。如何加強洪澤湖周邊生態治理,守護好江淮平原的“生態綠心”?這是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淮安市副市長邱華康一直關注的問題。
邱華康委員是守護好江淮“生態綠心”的積極倡導者,也是深化洪澤湖治理保護的實踐者。履職期間,他跑遍了全市沿湖的各個縣區、鎮街,深入漁村漁戶、湖區濕地、沿湖企業,在一線找問題、向基層問計策,圍繞洪澤湖水空間保護、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低碳產業發展等提了許多對策建議,這些建議大部分都寫入了洪澤湖治理保護新一輪三年行動計劃。
邱華康委員表示:“近年來,我們緊緊抓住大運河文化帶、淮河生態經濟帶、江淮生態經濟區等重大戰略疊加機遇,進一步加強洪澤湖及周邊地區規劃引領。積極探索‘兩山’轉化路徑,依托生態優勢發展康養、休閑度假、生態科創等生態新經濟,打造‘水、城、文、綠、鄉’相融的‘江淮水鄉客廳’,取得了明顯成效。”2019年以來,洪澤湖自然保護區內退漁還湖面積超6萬畝,環湖造林16萬畝,修復濕地2萬余畝,恢復生態湖岸線58.3千米,完成7066條住家船和49條餐飲船清理整治。洪澤湖濕地生態修復實踐入選“長江流域十大生態保護與修復”典型案例。
總投資438億元的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已開工建設,建成后洪澤湖防洪標準將大為提高。邱華康委員認為,洪澤湖治理保護永遠在路上,當務之急是落實好2023年編制出臺的洪澤湖治理保護新一輪三年工作方案,在退圩還湖、污染治理、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下大力氣,把洪澤湖真正打造成江淮平原藍綠空間的核心支撐點。 (經濟日報記者 薛海燕)
(責任編輯:王炬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