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第四季度,全球經濟面臨的增長分化、起伏不定狀況有所緩解,增長態勢逐步趨穩。同時,經濟下行風險依然較大,多方挑戰仍存,需要采取積極政策措施,為經濟持續增長提供有力保障。
9月25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發布新一期經濟展望報告,將2024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從此前的3.1%上調至3.2%,同時維持2025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3.2%不變。報告提出,全球通貨膨脹水平持續下降,經濟增長保持一定韌性。二十國集團(G20)中,不少國家經濟增長相對強勁。
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乏力局面逐漸改觀。上半年,不同區域制造業呈現出不同的復蘇節奏,對經濟增長帶來明顯影響。特別是在第二季度,發展中經濟體保持較快增長,而發達經濟體增長整體偏緩,加上各國經濟環境、政策節奏不一,全球經濟復蘇分化態勢一度比較明顯。進入9月份,以美聯儲降息為標志,伴隨著貨幣政策調整和通脹壓力緩解,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有望迎來較為平穩的增長。同時,隨著外部壓力減弱和自身經濟結構持續調整,廣大新興經濟體增長潛力或得以進一步釋放。
全球貿易與通脹情況改善為增長恢復提供了條件。全球貿易復蘇速度快于預期。通脹率逐漸下降并趨于穩定。經合組織預計,到2025年底大多數G20經濟體的通脹率將回到央行的目標水平。有分析指出,這一趨勢不僅有助于緩解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也為各國政府提供了更多的貨幣政策空間。
全球經濟新的增長動能正在集聚。目前,數字化轉型和綠色經濟的發展有望為全球經濟增長提供新動力。數字化轉型提高了生產效率,催生了新的商業模式和服務方式;綠色經濟的發展則促進了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為未來經濟增長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這些新的增長點有助于縮小各經濟體之間的增長差距,穩定增長節奏。
不過也要看到,歐美市場需求放緩、美國等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路徑不明、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高利率高債務持續等因素對全球經濟增長帶來的挑戰并未遠去。
歐美等發達經濟體需求不振未明顯改善。在持續的高利率環境下,隨著疫情期間累積的超額儲蓄逐步耗盡,美歐日等發達國家的居民消費不斷降溫。歐美需求減少會導致依賴出口的國家和地區出口額下降,進而影響全球貿易整體表現。
高利率高債務仍將持續。伴隨生產擴張,全球供應鏈恢復,全球通脹形勢有所改善但“黏性”較強。歐美主要央行雖然先后開啟降息,但利率水平仍將在高位維持一段時間,全球經濟短期內仍處于高融資成本的環境。同時,全球范圍內公共債務與企業債務水平居高不下,對經濟增長形成威脅。此外,美聯儲在把握降息節奏問題上仍需“走鋼絲”,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需要密切關注。
還要看到,美國一些人不斷對其他國家和地區升級戰略圍堵、經濟封堵和科技制裁,擾亂全球經濟穩定,正不斷割裂世界經濟,帶來碎片化效應。同時,地緣政治緊張局面對復蘇的干擾依舊突出。
第四季度,包括金磚國家領導人會晤、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G20領導人峰會在內的一系列重要國際會議即將舉行。各方應充分把握機遇,用好有關平臺,通過加強國際合作、推進結構性改革、加強風險防范以及推動可持續發展等措施,應對風險挑戰,不斷推動全球經濟持續平穩增長。(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連 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