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去年9月,浙江在全省啟動“鄉村CEO培養計劃”,一年多過去了,鄉村“CEO”在發展鄉村特色產業中發揮著怎樣的重要作用?我們一起到浙江鄉村去看一看。
浙江寧波奉化廟后周村的近百畝粉黛花海,當下正值盛開季,吸引不少游客趕到這個小山村打卡。
以往當地的這片花海也會吸引不少游客前來,但往往花期過后,人“流”量并沒有帶來滿意的消費營收。身為紫金釉非遺傳承人的鄔彬旭在去年競爭上崗當地的鄉村“CEO”后,聯合當地傳統的湯圓制作、古磚瓦燒制兩項非遺,打造起非遺研學基地,主推親子游。
奉化區廟后周村鄉村運營師 鄔彬旭:一般孩子都有大人陪著,大人在旁邊的營地坐著喝咖啡,他們會產生另外一個消費。我們的目標就是先把人流引進來,有人了,村才活。
通過打造“非遺”主題村落,廟后周村鄉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前來,一年的時間給村民們帶來了共計200萬元收入。眼下,村里還籌劃著把閑置的祠堂改造成鄉村博物館,集中展示村里的非遺,無名小鄉村正變身成為名副其實的非遺村。
在浙江杭州余杭,趕著金秋豐收季節,當地的鄉村“CEO”團隊打破行政區隔,整合當地八個村的土地、產品、企業等資源,策劃了多種農間趣味體驗活動,吸引了大批親子游客。
菜園里,小朋友們手持小鏟子,挖出一個個新鮮的番薯;另一邊的稻田里,拿著鐮刀的體驗者們,俯身彎腰割下一茬茬的稻子。
市民 胡攀峰:一路過來,路邊上的建筑、現場的環境,都感覺非常好。而且周末帶孩子到這邊玩也是非常好的親子活動。這次帶孩子過來,也一起體會到了豐收的喜悅。也祝愿祖國繁榮昌盛,五谷豐登。
余杭區余杭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王波:在整個豐收月期間,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到這里。今年游客預計會超過15萬,帶動整個集體經濟收入在800萬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