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出臺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提出,促進醫養結合。醫養結合是將醫療服務資源和養老服務資源對接與整合的醫療改革新模式。持續擴大醫養結合機構覆蓋面,能夠滿足老年群體對養老、醫療、護理、康復、保健等多樣化服務需求,為增進老年人福祉培育經濟新動能。
近年來,面對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有關部門逐步探索居家社區服務、養老機構服務、醫養簽約服務等多元化模式,多措并舉加大培養培訓力度,打造醫養結合專業人才隊伍、優化人才激勵機制,不斷提升服務供給能力和專業水平。目前,我國醫養結合機構已達7800多家,床位200萬張,累計培訓10萬多名醫養結合從業人員。
一系列政策的出臺與落地實施,為醫養結合發展奠定基礎。2023年3月份出臺的《關于推廣醫養結合試點工作典型經驗的通知》提出,健全投入機制,加強服務保障。2024年12月份出臺的《關于促進醫養結合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將養老機構醫療衛生服務納入質量安全管理體系。醫養結合政策的不斷完善,推動了養老產業提質擴容,拓寬了投融資渠道,助推了標準化建設,實現了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養老服務體系深度融合。
未來,推進醫養結合高質量發展,還需繼續補短板、強弱項,讓老年人安享晚年。
發揮政策引導作用。逐步完善養老產業結構、產業技術、產業金融等具體政策,出臺財稅優惠、人才培養、護理保險等一系列保障政策,有效破除深層次體制機制障礙。拓寬投融資渠道,全面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醫養結合服務,實現服務可及性、普惠性、可持續性發展。整合衛生健康、民政、醫保等部門評估標準,建立并完善統一的老年人照護需求評估機制。
智慧技術賦能養老產業升級改造。加快推進“虛擬養老院”“智慧服務平臺”建設,搭建區域性養老服務線上平臺,為老年群體或家屬提供在線預約上門就診、應急救助等醫療服務。聚焦智能傳感、信息通信、人工智能等技術領域,研發一批“老年友好型”科技創新產品,例如適老化家電、康復輔助器具、智能家居與陪伴機器人等,優化居家養老服務智能化產品供給。細分老齡產品市場,推動線下體驗與線上購買相結合模式,鼓勵企業提供老年群體個性化定制服務,培育專業化、品牌化、連鎖化養老服務經營主體。
聚焦老年群體多元化消費需求。探索“醫養+康養+旅養+樂養”融合發展模式,滿足老年群體對健康保障、精神文化以及社交娛樂等方面需求。以老年人體驗評價作為檢驗政策成效、企業發展成果“試金石”,優化養老服務舉措,增強老年人獲得感和幸福感。根據不同年齡層次老年群體,實施專業人才培養,擴大老年健康和醫養結合服務管理人員培訓覆蓋面,建設職業化、規范化、專業化養老護理員隊伍。(作者:郭笑雨 張珂僑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