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產業,依托以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代表的區域發展載體,新能源汽車產業呈現爆發式增長,取得亮眼成績,從2013年產銷分別實現1.75萬輛和1.76萬輛,到2024年產銷分別實現1288.8萬輛和1286.6萬輛,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產銷國。新能源汽車成為中國出口“新三樣”之一,成為彰顯我國高端制造業優勢的亮麗名片。
新能源汽車工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與全球低碳轉型趨勢相吻合,也與我國“雙碳”目標緊密契合,成為推動傳統產業轉型的代表。在數字經濟時代,人工智能、低碳環保、物聯網技術不斷賦能新能源汽車發展,加上汽車產業門類齊全,基礎設施配套能力強,制度型開放不斷深化,我國新能源汽車呈現產業鏈逐漸完善,研發水平持續提升,市場空間不斷擴大、產業帶動效應日益增強的趨勢,涌現出比亞迪、奇瑞、小米、蔚來等一批技術水平高、發展速度快、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企業。
也應看到,新能源汽車領域國際競爭博弈正在加劇,同時仍然存在車輛芯片及關鍵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高,低溫充電速度慢、續航里程降幅大,動力電池規范化回收率不足等問題,必須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持續擦亮新能源汽車中國名片。必須強化基礎研究工作,充分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加強國產車規級芯片、車載操作系統和全固態動力電池等核心領域的研發創新,突破“卡脖子”難題,實現自主可控,著力提升新能源汽車的質量和技術水平,加強充電和續航穩定性。也要強化配套保障,出臺動力電池回收標準,培育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和固廢利用的高科技循環企業,解決“最后一公里”環保難題。還要切實提升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針對不合理的投資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推動企業熟練運用國際規則積極應訴,強化行業協會在企業合法利益保障方面的作用。多元化開拓國際市場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盡量穩定發達國家市場的同時,加力開拓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市場,通過共建“一帶一路”,推動新能源汽車企業“走出去”,延長產業鏈條,促進新能源汽車供應鏈安全與韌性,扶持更多的新能源車企打造國際制造和服務品牌,全面提升影響力。
(作者藍慶新 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貿易規則研究院教授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