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在帶來便利的同時,個人信息泄露、非法交易和濫用等問題如影隨形。對此,必須采取全方位、多層次的措施予以防范,應完善法律法規,加強企業自律,重視并保護弱勢群體的利益。
買杯咖啡,洗件衣服,辦張會員卡……如今,個人數據的收集、處理和利用變得日益普遍,人們日常生活也因此變得日益高效便捷。然而,硬幣總有兩面。數據在帶來便利的同時,個人信息泄露、非法交易和濫用等問題如影隨形,且呈現出愈加嚴重的態勢。不斷曝光的個人信息泄露事件,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必須采取全方位、多層次的措施予以防范。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印發《關于完善數據流通安全治理 更好促進數據要素市場化價值化的實施方案》提出,要防范數據濫用風險,堅決維護國家安全,保護個人信息和商業秘密,以成本最小化實現安全最優化。
完善的法律法規是打擊數據濫用的有力武器。盡管我國已陸續出臺多部法律法規,以加強數據風險治理。但總體來看,隨著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以及數據應用場景的不斷拓展,數據風險治理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項,應聚焦重點領域和技術發展前沿領域,加快制定修訂相關法律法規,通過明確非法獲取、出售數據等行為的法律責任,提高違法成本。加強對敏感個人信息保護的法律規定,規范數據的收集、使用和共享,為個人信息安全提供法律保障。
企業自律是防范數據濫用的關鍵環節。企業作為數據的主要收集者和使用者,應當樹立正確的數據安全觀,建立健全數據安全管理體系,加強內部管理,規范數據的使用流程。同時,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保護用戶的數據權益,為用戶提供安全可靠的服務。行業自律組織也要發揮引導和監督作用,制定行業規范和標準,加強行業內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
應格外重視并保護弱勢群體的利益不受侵害。數據濫用往往對個體造成難以估量的損失,而由于信息不對稱、資源有限等原因,弱勢群體更容易成為受害者。因此,加強教育手段,提升民眾的數據素養尤為重要。應通過普及數據保護知識,增強民眾,尤其是老年人等弱勢群體對自身合法權益的認識和保護能力。并鼓勵受害者必要時通過法律途徑保障自身權益不受侵犯。
數據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性資源,而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又離不開數據的支持。數據濫用的問題,是發展中難免的波折,不應因噎廢食。數據風險規制需把握好平衡。一方面要保護數據主體權益,規范數據全流程,確保信息安全;另一方面要為行業營造安心的發展環境,促進產業健康發展。進而推動數據在安全與發展間良性互動,充分釋放數據價值,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作者:崔 浩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