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26日訊 (記者 孫丹 馬常艷) 國家主席習近平25日在華盛頓同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會談,雙方達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識和成果,包括此前國內媒體重點關注的中美投資協定(BIT)談判也在此間取得重大進展。據外交部官員介紹,鑒于談判取得的進展和雙方于9月改進了各自的負面清單出價,中美兩國同意強力推進談判,加快工作節奏,以達成一項互利共贏的高水平投資協定,并重申達成一項高水平投資協定的談判是兩國之間最重要的經濟事項。
多位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中美BIT談判取得突破,有利于中國“以開放促改革”,深刻影響全球經濟治理。下一步應根據確定好的大方向,加快“負面清單”談判工作。
中美投資協定(BIT)談判于2008年啟動,是中美兩國當前經貿領域最重要的談判項目。2013年7月,雙方同意以“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模式進行實質性談判。今年6月,第19輪中美BIT談判取得標志性進展,雙方正式開啟負面清單談判并首次交換了清單出價。
商務部國際貿易合作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認為,從中美元首所達成的共識來看,BIT談判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一旦達成將對未來產生深遠影響。對中國來說,標志著中國已經進入高水平對外開放階段,同時也將倒逼國內經濟體制改革提速;對美方來說,簽署協定有助于消除其對中國改革的“偏見”,對中美關系穩定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中美在投資方面的合作加深也將對全球經濟治理產生正面影響,對全球經濟走出萎靡做出貢獻。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美國所所長達巍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中美投資協定若達成,將大幅提高中美雙向投資額。目前談判主基調已基本確定,主要難點就是負面清單談判。過去中國提出的負面清單比較長,現在需要拿出一個雙方都能夠接受的清單,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亞太之大,足以容得下中國和美國”,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認為,中美雙方應開拓新的合作模式,尋求區域經濟合作機制中的共同點,將現有各項機制“打通”,共同促進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
(責任編輯:梁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