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8cgui"><samp id="8cgui"></samp></fieldset>
<table id="8cgui"></table>
<abbr id="8cgui"><th id="8cgui"></th></abbr>
  • <small id="8cgui"><input id="8cgui"></input></small>
  • 手機看中經經濟日報微信中經網微信
    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科教更多新聞 > 正文
    中經搜索

    屏幕改變命運? 那些沒有被點亮的年輕人

    2018年12月19日 07:44   來源:中國青年報   

      編者注:12月13日,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微信公眾號發表的《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中國青年報冰點周刊12月12日發表,原題為《教育的水平線》)一文在社會上引起較大反響。19日,冰點周刊再次刊發采訪及觀點,更全面、更深層次的還原探討這一報道。

      實地探訪,《這塊屏幕可能改變命運》靠譜嗎?

      直播教學這塊“屏幕”火了 社會的理性討論更火了

      那些沒有被屏幕點亮的年輕人

      刁云霞

      四川宜賓高縣中學 2003年入學

      讀網絡直播班應該是我這輩子最后悔的一件事了,讓我從一名尖子生變成了學渣。

      我在我們當時的高中是第一批讀網絡直播班的。上高中之前,我聽說學校花了30萬元辦這個班,聽的是成都七中的課。成都七中是神話級的學校,很多人都想上,但也不是想上都能上的。

      學校開了兩個網絡班,一個是重點班,一個是普通班,重點班是成績很好的同學。我當時成績還不錯,但是重點班劃線是529分,我考了519分,所以就進了普通班。進班的時候是全班第二。

      網絡班雖然分配到各科有老師,但老師不管我們,上課和自習經常不來。老師認為學生成績好壞都與他無關,是遠端老師的功勞,沒有太多的責任感。

      很多人自制力很差,這種上課方式也適應不了。上課是很無聊的事情,窗簾拉著,靜悄悄的,同學們都盯著一個屏幕,很容易打瞌睡,而且也很難跟上成都七中的節奏。那邊的老師可能花一節課的時間講競賽的數學和物理題目,這超出高考的范疇,對我們來說那節課就是白上。

      我印象最深的場景就是課堂上睡倒一大片——不是我們想睡,而是根本沒聽懂。沒睡的就自己做題看書。

      有一次所有遠端學校和成都七中一起考試排名,我們也沒有興趣看,反正都是很后面。最后我們都麻木了,怎么跨得過去呢?我們班有一個同學和成都七中本部班的一個同學是初中同學,我們才知道即使他們成績很好了,家里也是有請家教的。對于我們小縣城來說,每家請一個家教是不現實的。我們班最后高考很差,就只有一個同學上了三本,分數下來后也沒去上。

      我經常做夢,夢中回到了剛進高中的時候,發現讀了直播班,哭著到處找老師換班。當時是沖著好的資源才去讀的,成績也比較好,是抱著一點希望的,最后讀了個專科。

      這篇文章引起很大的轟動,很多人評論也認為這種模式好,我覺得很奇怪。現在我身邊有親戚和同事正想著讓孩子進入直播班,我真的建議他們要慎重。

      羅乾玉

      四川宜賓高縣中學 2003年入學

      我當時是通過成績篩選進入的重點網絡班,但讀了一年就放棄了。

      我習慣傳統教育的模式,以書本為基礎,反復練習,屬于記憶訓練。而網絡教學是優質資源的共享,有一定的門檻,很明顯我起點略低,跟不上節奏。

      當時課程是同步直播,沒法錄播和回放。成都七中的教學節奏要比我們的快,我們上了一半課程的時候,我們學校沒上直播班的同學只學了三分之一。

      我們是全程有老師守著的,同學沒有懶惰和松懈,作業也是同期匹配。但有時候一堂課下來就懵了,不知道該問線下老師什么問題。線下老師答疑也是只能照顧到多數。老師問剛才5個知識點,哪個沒聽懂,他就挑多數人不明白的講。

      網絡班確實打開了我的世界。當時我們電視都很少看,外界的信息是封閉的。成都七中的直播課間也是不關的,我們聽那邊的同學說宮崎駿、巖井俊二,根本聽不懂,我們的記憶里只有大風車。

      如果你的想象力貧乏,網絡課程有很大優勢。那時成都七中班主任講一篇課文《我的空中樓閣》,做了一個粗糙的flash,模擬空中樓閣的樣子,當時很酷炫。Flash是配著音樂的,所以多年以后,我還記得這篇文章。

      后來我退出去了普通班,但是我的成績下滑更厲害。因為在網絡班有壓力,普通班沒有。現在想起來,那種壓力是對的。如果在那個年紀,沒有壓力和緊張感,就容易落后。后來到了北京我才知道,一個人需要的是眼界,但是沒有高考的分數,你夠不著。

      可以說,選擇退出,是我人生的失誤,終生的失誤。

      我現在還記得當時成都七中的班長的名字。有一次班長沒寫作業,老師說,你可以不寫,你就去讀隔壁。很多年后,我才知道隔壁就是川大。

      但我們那一年只有兩個人考上了川大。

      吳男(化名)

      川北某縣中 2013年入學 2017年通過國家專項計劃考入清華大學

      我來自川北的一個小縣城。跟著成都七中上了3年網課,有很多收獲也有很多遺憾。

      我印象最深的是米歇爾·奧巴馬來成都七中交流,是全程直播的。成都七中的一位同學在主席臺上脫稿用全英文作介紹,我們很震驚。有時候我們也會收到七中學生自己辦的刊物,里面同學們參加各種競賽,有很豐富的社團活動。

      但看著那塊屏幕,我們更多的是旁觀者,沒有太多參與感。

      成都七中的老師上課是對著自己的同學,只偶爾提及遠端的同學也要注意下。內容上也不會考慮到遠端同學的差異,比如英語課全英文授課,我們老師就把直播掐了,自己上,因為覺得我們跟不上。那邊老師提問的時候,我們老師就讓我們自己理一理思路。

      我以前是個挺自閉的人,但有一次晚上數學習題課,老師算錯了,我突然舉手,老師就讓我去黑板上講。這件事給了我很大自信,后來班上推我當數學課代表,我的數學成績也越來越好。我覺著這種互動還是挺重要的。

      我回想起我的求學路,覺得我能考上清華,不能只歸功于直播課程,我自己和我們老師付出的努力也不能忽視。

      網班課對我來說更多的是視野上的開闊,直接面對現實。

      直面現實的作用也是雙重的。如果家庭背景和外部環境都不看,僅僅看分數,也有差距。即使能追趕到同一分數水平,綜合素質還有很大差距。

      成都七中的同學看起來確實輕松很多,知識儲備很豐富,比如說在詩歌專題課上能直接寫詩歌。課后明顯那邊會活躍一些,大家互相打鬧。我們上課是拉著窗簾,關著燈,投影儀效果也不好,色彩模糊。看久了就很累,高三結束班上大部分同學都近視了。下課很多時候是趴著睡覺,要壓抑一些。

      我們直播班是單獨的一棟樓,和其他班遠一些,時間也都是跟著成都七中走。高一的時候校長特地到我們班來說,挑出一個清北的名額來,讓大家努力爭取。

      但我能感受到班上努力的氛圍在下降,有馬太效應。我們高一進去最高分是520分,最低分是480分,相差不多。但3年后,最高分是600多分,最低分是480分。主動性自控力強的同學會顯得突出,差一點的就會不斷下滑,會有失落。

      我覺得評估直播班的利弊,要看學生本身的水平。如果本地的高中本身就有考600分的水平,那直播班就很有用。如果差距太大,和原有的知識水平脫節,那可能邁不過那個檻。

      最后高考我們班48個人,一半的人上了一本線,48個人全部上了本科。

      假如我沒有上這個網班課,我可能也會考一個不錯的成績。就是默默學習,在課堂上積極發問,局限在縣城的小世界里。但上不上網絡班不能單從成績上衡量,如果沒有,我不會聽到屏幕那邊的時事廣播,不會接觸到寫詩歌和制度建設,也不會了解到本部老師提供的不同的思維方式。(實習生 袁文幻采訪整理)

      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原帥 美國某私立高中老師

      這篇報道沒有說混合教育和墻中洞實驗,從專業教育的角度來說是有失公允的。

      (這個項目)背后是一個公司在運作。一個直播班收費7萬元,建衛星設備要30萬元。科技是把雙刃劍。解決了一個教育不公平,又創造了一個新的教育不公平。

      不過我最擔心的并不是網校收費問題,畢竟是商業社會。而是(擔心)在“混合教育”里最關鍵的,起到監督、指導學生作用的線下老師,并不清楚自己有多重要。

      混合教育(Blended learning)是什么?簡單來說可以參考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何克抗教授的解釋:

      “所謂Blended Learning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e-Learning(即數字化或網絡化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 也就是說,既要發揮教師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只有將這二者結合起來,使二者優勢互補,才能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如果教室里沒有老師引導監督,整合學習資源,統計學生數據,調整學習進度的話,再牛的直播課也不會改變多少學生的命運。這個問題在在線教育剛起步的時候就已經發現了,而混合式學習又起源于在線教育。

      這篇報道有失偏頗就是過于強調了科技的作用,過分渲染名校名師的光環,卻忽視了課堂里普通老師重要的監督指導作用。

      這些普通老師,才是最了解學生的人。學生成績的提高和他們加班加點拼命工作有最直接的關系。但是這樣長期下去,老師一直處于疲態,如果工資待遇沒有相應提高的話,等他們變成“名師”以后一定會大量離校。

      一個健康有愛的教育生態圈,應該給每一個教育者最基本的尊重和生活保障。美國的很多學校都在學習可汗學院(一家教育非營利組織,主旨在于利用網絡免費授課——編者注)的課,比如KIPP(美國的特許學校集團,一般來說,KIPP學校的生源總體基礎很差,但學習成績提高幅度遠遠高于當地學區其他學校——編者注)。但是那些低收入學區之所以升學率高主要是靠家長老師學生沒日沒夜學習和良好的師生關系。名校公開課現在誰沒看過呢?

      學生的注意力基本只能集中20分鐘,長時間看直播、視頻肯定會走神。所以我們不能躺著教,要和學生產生互動。看視頻的時候會有問題窗口跳出,回答了才能繼續,不然學生肯定會睡著。還要有一個班的學生在視頻下面一起討論。這個也是以后直播課可以改進的地方。但是這又增加了線下老師的工作量。

      育人可能是這個世界最復雜的工作。不是一塊屏幕就能改變所有人。這方面我們學校每年給學生買App在線資源,給老師報線上線下的斯坦福課程。人手一個屏幕,完全電子化。我們學生是不是應該被改變命運好到上天?其實并沒有。我們每年考到斯坦福、哈佛的人數,和質量好卻沒錢的公立學校也差不多。

      混合教育是我們已經在實踐的,也可能是最接近未來的教學方式。但是永遠不能忽視人的作用。教育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名校直播課可能像經典的墻中洞實驗,給學生播下了一個種子。

      這個實驗是教育界的大牛蘇伽特·米特拉(Sugata Mitra)1999年開始做的一個教育實驗 。他在新德里貧民窟的墻上塞了一臺電腦,在沒有人會操作電腦的村莊里,孩子們自發地學會了上網和使用電腦。

      但是真正長期持續穩定的影響學生的還是線下的老師。所以2013年蘇伽特·米特拉辦了一個奶奶云學校(granny in the cloud)讓老奶奶們鼓勵啟發孩子們去互相學習。讓組織式學習和遠端教學相結合。

      科技帶給我們方便,讓師生的凝聚力幸福感更強,讓整個社區更有愛,更懂得奉獻。卻遠沒有上升到改變命運層面。教育的本質還是要回歸到人。不能過分強調科技和名校,忽視線下老師的付出。每年六位數一個直播班的價錢,如果能拿出一部分培養當地老師,留住這些老師,讓他們長期穩定地和學生在一起,才是良性健康的教育生態。畢竟,育人是家庭、學校、同伴、社區和國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我們需要這樣的報道去關注教育、投資教育。更需要在熱點過去以后去監管教育,特別是監管在線教育。這塊基本是空白。(原文首發于知乎)

      一塊屏幕不僅能改變學生的命運 也能改變教師的命運

      張偉 合肥六中教師

      我現在是衛星聯校中的班主任,我們班所有課程同步直播,中間大概會有0.5秒延遲。我也剛剛去一個學校看了直播班級的學生,感觸良多。

      我們學校是老牌名校,2018年高考一本達線率大概在95%,本科達線率100%。文科最高分列全省第二,理科最新分為全省第三。這和成都七中當然沒法比,(接入衛星聯校的)學校和成都七中上百所學校的規模也沒法比。一年前,我們學校開始接入衛星聯校建設,那時候只有一個學校接入。到今年,接入的學校有5個。我們班級(一般稱之為母班)和接入班級(子班)之間是六同(同教材、同課表、同備課、同考核、同作息、同教學管理)。

      基本上每個學校的衛星班都是學校特殊的存在,因為作息時間不一致。當然了,也不是所有課程都要直播,目前直播的只有高考9科。除了班級所有課程同步直播之外,我們任課老師要每周提前上報下周教學進度,還需要和接入班級老師進行一節課的電子備課溝通交流,提前告之下周教學內容和教學注意事項。所有的考試也是同步的,他們的考試試卷和我們一樣。

      我最近走訪交流的子班學校,是所在市最差的普高,學校只能選擇讓學生去學藝術。就這樣,能夠達一本線的學生還是只有三分之一不到,“985”“211”幾乎全軍覆沒。

      可能是剛接觸,子班學校對衛星課堂的教學模式也是心存疑慮的,他們在聽了兩個月課后,期中考試沒有再用我們的試卷,而是自己考了一次。結果是衛星班幾乎每門課(的平均成績)都領先學校其他班級10多分。子班并不是該校入學成績最好的班,這種差距會越拉越大,到最后會有幾百分之大。

      和他們交流后,我發現衛星班成績上不去是不可能的。子班的學生在一開始基本上聽不懂理科,聽得一臉懵。差距最大的是英語,幾乎完全聽不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子班學生加上了3節晚自習,周六補課一天。理科老師再講一遍,學生聽不懂的點慢慢也就搞懂了。也就是說,衛星班的學生投入的學習時長是遠遠多于普通班級的。

      還有一點,衛星班孩子幾乎不需要再在外面找老師補課,所有的直播課程都有錄像,事后有不明白的,反復看回放,再問問老師基本上可以解決。

      和一般意義上的網絡課程資源不同,衛星班用的是完整的、沒有任何剪輯的、最真實的課程內容錄像,并且是成體系的。網絡上很多資源都是零散的、不成體系的。

      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教師的教學水平是有差距的。對新教師來說,完整地聽一年其他老師的課,尤其是名校老師的課,真的成長很快。我們有個子班(學校),老師在聽了一年課之后,素養迅速提高,一年流失了8個,搞得校長很惱火,認為衛星課堂害人,擾亂教學秩序。

      此前教師交流可能有蹲點學習,支教等形式,但直播課堂是完整地把名校老師所有的課程都原生態地展現了出來,是網上任何錄像課都代替不了的。從這個角度來說,一塊屏幕不僅能改變學生的命運,也能改變教師的命運。

      (有人說)學生成績能提高是因為當地老師肯干。事實上不是這樣的。每一個老師都是肯干的,因為每一個老師都是有尊嚴的,都是要面子的。如果引導得好,每一個老師都是可以苦干、死干的。但你要讓人看到希望,不能讓人毫無希望。

      來子班上了一節課,孩子們的精神面貌真的很好,雖然他們的考試成績與理想還是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在他們的眼里可以看到光。我去提問的時候,他們會去想,會去積極思考,雖然他們有時候還想不出來,但這些都是無關緊要的。我從他們的身上看不到“混混兒”氣,看不到痞氣,看到的是讀書好進之心。

      報道中說,高一的孩子每次考試都會痛哭流涕,我也看過我們子班的成績,我想也許他們也會痛哭流涕吧。但是他們已經有學生可以追上我們的學生,這樣的人無疑越來越多。

      離開(子班學校)的時候,我甚至不敢回頭,因為我知道孩子們眼中都憋著淚水,成績最好的班長已經哭得稀里嘩啦。就像我看這篇報道,會沖動得想哭,真的感同身受。我不知道我的這塊屏幕能不能改變他們的命運?至少我曾在他們的生命中駐足。

      我喜歡做有趣的事情。這件事情很有趣,還很酷,不是嗎?

      (原文首發于知乎)

    (責任編輯:孫丹)

    主站蜘蛛池模板: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久久久久网精 | 亚洲AV福利天堂一区二区三| 粗大的内捧猛烈进出视频 |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波多野结衣被绝伦在线观看| 国产伦子沙发午休| 999影院成人在线影院| 小受被强攻按做到哭男男| 久热香蕉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在线成人| 午夜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 说女生二哈是什么意思|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视频| 一边摸一边爽一边叫床免费视频| 日本污全彩肉肉无遮挡彩色| 亚洲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在线观看亚洲av每日更新| 久久99亚洲网美利坚合众国| 日韩欧美亚洲精品| 亚洲第一区精品观看| 男女一边摸一边脱视频网站| 国产乱妇乱子在线播放视频| 黑人解禁濑亚美莉| 国产高清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一本一道dvd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as| 欧美大bbbxxx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五月天|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又黄又刺激又爽视频黄| 1000部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视频第一页| 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色综合网 | 久久4k岛国高清一区二区| 日本精品高清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久久久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综合| 日朝欧美亚洲精品|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三区在线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