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1月20日電 題:列車背后的車鉤“焊接師”
作者 夏文博 胡恩 郭軍
2025年春運以來,在廣鐵集團廣州北車輛段的聯合檢修庫里,空氣中彌漫著電焊的焦糊味和機油味,49歲的電焊工王永龍,正穿梭其中,投身新一場春運“大考”。
車鉤,是連接鐵路貨車車輛車體的關鍵部件,如同列車的“手骨”,其狀態好壞直接關系著行車安全。王永龍的工作,就是為車鉤“接骨療傷”。
作業時,王永龍戴好面罩,握緊焊槍,輕輕按下開關,引弧瞬間,一道強光閃現,緊接著起弧、堆焊,動作行云流水。
“師傅,今年春運任務可不輕吶,工作量比平時多了一倍!”徒弟小盧一邊搬著配件,一邊喘著粗氣說道。
“是啊,所以我們要比平時要求更嚴,干得更好!”王永龍大聲應和,眼睛緊緊盯著焊接點。很快,他便焊好了一個車鉤。
小盧看著師傅剛剛焊完的車鉤忍不住贊嘆:“師傅,您這手藝真是絕了!車鉤上的焊紋像魚鱗一樣漂亮。”
王永龍笑了笑說:“干了快30年了,要是還干不好,那可就丟人了。等會師傅教你個絕活,你可要好好學哦。”
師徒倆干完活后,王永龍開始手把手教起了小盧。“以前焊工焊完,鉗工再逐個打磨,太耗時間了。我就琢磨著把這兩個步驟優化,一次到位,現在給你演示一遍。”
話音剛落,只見王永龍拿著焊槍不停地在車輛護板表面游走,赤紅的焊劑順著護板溝壑流淌,漸漸填平缺陷表面。接著,他摘下面罩,戴上護目鏡,使用角磨機對焊接部位進行粗磨,高速旋轉的磨片與車鉤接觸瞬間火花四濺,直至將焊接部位打磨出銀白色的金屬光澤。最后,他搬出車鉤模型,進行精確裝配,直到兩個車鉤牢固地連接在一起。整套工序,一氣呵成。一旁的小盧瞪大眼睛,直呼:“師傅您太強了!我要學到手。”
優化后的這一套工序,王永龍提煉出了“焊磨精度法”,經過推廣應用,每人每年能為單位節省300多塊打磨片。
為了達到毫米級精度,焊接時手保持平穩是關鍵。為了增強手的穩定性,王永龍每天堅持舉啞鈴,鍛煉手臂肌肉。經過1年多的練習,他的手臂結實有力,在20分鐘的連續焊接中能做到手平穩不抖動。
王永龍說:“通過學習實踐,車鉤焊接的精準度和牢固程度均有了很大的提升,我覺得很有成就感。以后我還會繼續努力提高技藝。”
之后,師徒倆又焊接完30個車鉤,焊完車鉤的車輛經過編組,形成一列車。凌晨,這些列車將載滿煤炭、年貨等物資,駛向目的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