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贛州1月21日電 (劉力鑫 肖平)“李桃,8號危石無變化,12號危石聲音沉悶、無異響……記得拍照片,描述清楚石頭變化情況”。21日清晨,在位于江西贛州的贛深高鐵龍南隧道洞口附近,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贛州工務段的高鐵路橋工區工長張笑宇掛著安全繩,攀爬上一處四五米高的峭壁,一邊檢查峭壁上的巖石,一邊叮囑同事做好檢查記錄。
全長10.25公里的龍南隧道是贛深高鐵全線最長隧道,隧道洞口邊仰坡增設有主被動防護網、錨桿框架梁護坡,但受地質地貌影響,仍有部分難以清除的危石,只能采取土釘墻等措施進行加固防護。這些嶙峋怪石隨著時間流逝而逐漸風化,就會慢慢成為一個個“危險分子”,有可能會往下掉落,直接成為危及鐵路行車安全的“空中殺手”。
據了解,龍南隧道所在山體坡高275米,相當于90層樓高。由于每次檢修都要攀爬在峭壁上,張笑宇和他的同事們也被稱為“蜘蛛俠”。他們與大山為伴,每個月都要耗費7個工作日(4個夜間天窗),開展全面巡山檢查,清除危石。
每次作業開始前,張笑宇都會反復叮囑同事們戴好安全帽,安全帶隨時掛牢鎖好等,高空作業必須確保安全第一。搜山掃石是技術活,不僅要攀爬高山,把整個身體懸掛于峭壁之上,還要掌握攀巖技巧和安全作業規范。
作業開始后不到半個小時,6名作業人員個個都已滿頭大汗。張笑宇小心翼翼地從百米高空向下看,一列列高速疾馳而過的列車伴隨著腳下的霧氣,讓人不寒而栗。
每次作業,張笑宇和同事們都要對隧道頂部每處已經建冊立卡的重點危石的位置、狀態、特征變化、數據等進行逐一排查,通過每次敲擊石頭聲音、航拍照片進行認真比對分析,對研判結果進行“輕重緩急”有針對性處置,確保鐵路安全萬無一失。
張笑宇說,每次他們懸掛在主動網上,小心攀爬在不足半掌寬的陡峭石壁上,磕磕碰碰都是家常便飯。“只要出現下雨、下雪等惡劣天氣,我們總要第一時間過來看看這些‘寶貝疙瘩’是否‘安分’。雖然危石虐我們千萬遍,但我們依舊待它如初戀。”
張笑宇調侃自己就是一名“山大王”,常年巡山廝守這漫山遍野的危巖落石。春運期間,為了千萬游子能夠安全回家,張笑宇和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90后”同事日復一日地堅守崗位,在深山里高空上,默默守護鐵路運輸安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