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我國奶業的突出問題,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于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為奶業指明了發展路徑。未來,將在奶源基地建設、乳制品加工流通、乳品質量安全監管等方面“多管齊下”,著力解決奶業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全面推動奶業高質量發展——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質量安全的意見》,圍繞奶源基地建設、乳制品加工流通、乳品質量安全監管以及消費引導等方面作出全面部署。《意見》向全社會發出了振興奶業的強烈信號,為奶業更好發展指明了路徑。針對公眾關心的熱點問題,經濟日報記者采訪了農業農村部畜牧業司、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監管一司的三位負責人。
“近年來,通過狠抓質量監管、技術進步、生產發展和品牌建設,我國奶業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邁進全面振興的新時期。但是,我國奶業發展仍面臨產品供需結構不平衡、產業競爭力不強、消費培育不足等突出問題。”農業農村部畜牧業司司長馬有祥表示,面對新形勢,迫切需要出臺指導奶業振興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著力解決奶業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全面推動奶業高質量發展。
針對當前奶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意見》要求以關鍵環節和重點難點為突破口,著力提高奶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在優質奶源基地建設、乳制品加工流通、乳品質量安全監管以及消費引導等關鍵環節精準發力,更好地適應消費需求總量和需求結構變化。
奶源是奶業發展的基礎。這些年,我國奶牛養殖發生了顯著變化,但仍存在養殖成本較高、生產效率較低、市場競爭力不強等問題。據介紹,農業部門將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布好局。加強規劃引導,鞏固發展東北和內蒙古產區、華北和中原產區、西北產區,積極開辟南方產區,穩定大城市周邊產區。二是育好種。深入實施奶牛遺傳改良計劃,大力引進和繁育良種奶牛,提高奶牛單產水平。三是種好草。每年支持建設50萬畝高產優質苜蓿基地,擴大糧改飼實施范圍,實現奶牛飼草優質化。四是養好牛。以奶牛養殖大縣為重點,支持奶牛養殖場轉型升級和家庭牧場發展,引導適度規模養殖。
乳品質量安全是奶業的“生命線”。馬有祥說,在“養好牛”的同時,要在強監管上下功夫,具體是“三化”:完善監管的信息化,推進奶站和運輸車標準化建設與管理,在全國運行奶站和運輸車監管監測信息系統。完善監管的制度化。落實監管頻次制度,定期對奶站、奶車實行巡查監管。完善監管的常態化。繼續組織實施生鮮乳質量監測計劃,加大違禁、違規添加風險物質的排查,健全生鮮乳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制度。
關于如何提高乳品企業競爭力,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司長高延敏表示,工信部將加快推動產業升級,提高乳品企業競爭力。引導企業積極研發乳制品生產新工藝、新技術,因地制宜發展滅菌乳、巴氏殺菌乳等液態乳制品,支持發展奶酪、乳清粉等干乳制品,增加功能性乳粉、風味型乳粉生產,不斷滿足消費者多樣化需求。同時,支持企業發展奶源生產基地,推進乳制品產業集群集聚發展,促進產業優化升級。擴大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試點范圍,逐步在嬰幼兒配方乳粉全行業建立質量安全追溯體系。
一罐奶粉滋養一個生命,提供優質安全的嬰幼兒配方乳粉是奶業振興的重要任務。“《意見》明確,到2020年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品質、競爭力和美譽度顯著提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食品監管一司司長張靖說,市場總局將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控、產品嚴檢、市場嚴管,保障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源頭嚴防,建立實施原料供應商審核制度,做好進貨查驗和進廠檢驗。過程嚴控,嚴格按照生產工藝要求生產,嚴格執行防止微生物、化學、物理污染的控制要求。產品嚴檢,嚴格落實出廠產品全項目逐批自行檢驗,確保檢驗數據真實、完整、準確。市場嚴管,嚴厲打擊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質、虛假夸大標簽內容等違法行為。嚴禁進口大包裝嬰幼兒配方乳粉到境內分裝。
業內認為,《意見》的發布與實施,將對振興我國奶業產生深遠影響,奶業振興的新時代正在到來。《意見》提出,到2020年,奶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實質性成效,奶業現代化建設取得明顯進展,100頭以上規模養殖比重超過65%,奶源自給率保持在70%以上,嬰幼兒配方乳粉的品質、競爭力和美譽度顯著提升,乳制品供給和消費需求更加契合;到2025年,奶業實現全面振興,基本實現現代化,整體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經濟日報記者 喬金亮)
(責任編輯: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