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將于2020年5月21日在北京召開。今年是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對于“三區三州”這一脫貧工作最難啃下的“硬骨頭”,全國政協委員、祈福集團副董事長、祈福生活服務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執行董事孟麗紅提出了在“三區三州”成立道地中藥產業特區,打造種植、加工、銷售的產業鏈,建立長效脫貧機制等建議。
“三區三州”脫貧與中藥產業困難點齊突出
“三區三州”位于青藏高原及周邊,共209個縣,2600多萬人口,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脫貧工作最難啃下的“硬骨頭”。經黨和政府強有力的扶貧和群眾的不懈努力,大部分已脫貧摘帽,確保2020年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但“三區三州”已脫貧的地區和人口中,有的產業基礎比較薄弱,有的就業不夠穩定,有的盲目追求數字脫貧,不少地區存在脫貧后又致貧返貧的風險。脫貧不是終點,而是防止返貧的起點。
中藥材市場如今人工種植和替代品泛濫,導致賣相好、價格低的“劣藥”擠占了質量好、藥效好的道地藥材的市場空間,即“劣藥驅逐良藥”。而中醫中藥是相輔相成的,藥為醫用,醫因藥存,沒有良藥,何來良醫。因此中藥材濫種傷害的不僅是中藥材市場,導致“三區三州”藥農脫貧難,還嚴重阻礙了中醫的發展。
成立道地中藥產業特區,建立長效脫貧機制
對此,孟麗紅委員表示,“三區三州”要從根本上摘窮帽、拔窮根,必須立足長遠,開拓新思路,采取非常手段。
她建議在“三區三州”成立道地中藥產業特區,打造種植、加工、銷售的產業鏈,建立長效脫貧機制;禁止全國其他地區種植中藥特區的道地藥材,其他地區騰籠換鳥,結合其當地的優勢發展其他產業;以“三區三州”為模板,逐步建立中醫藥臨床的統一標準和體系。
提出如上建議的理由有四點:一是在“三區三州”種植道地中藥材,乃因地制宜之策!叭齾^三州”是很多道地中藥材的產地,比如川芎、川貝母等,這些地區地廣人稀,原始生態環境保存完好,產地適宜、品種優良、療效突出,為中醫臨床所公認,這是“三區三州”相比其他地方難得的優勢。
二是在“三區三州”成立道地中藥產業特區,屬實質公平之舉!叭齾^三州”位于高原地區,生存環境惡劣、經濟基礎弱、貧困程度深,存在先天不足,根本無法與其他地區公平競爭,因此在這些地區發展扶貧產業,必須靠后天補之,為“三區三州”創造條件,“搞一個特區”,只要是能在“三區三州”種植的道地中藥材,就禁止其他地方種植,通過形式上的不公平,實現實質公平,也符合照顧弱勢的社會倫理要求。而且對其他地區而言,還有助于他們騰籠換鳥,利用當地優勢發展、壯大其他產業。
三是在“三區三州”種植高質量的道地中藥,有助于將中醫藥發揚光大,防止因病返貧。在抗擊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因中藥濫種,道地藥材拿到別的地方種就變得質量不行、效果不行,致使中藥質量參差不齊,導致群眾普遍重西醫輕中醫。因此從這個角度,更應保證中藥的質量,不能因此誤了中醫,誤了群眾。在“三區三州”種植的中藥材,質量和藥效有保證,有助于將中醫藥發揚光大,發揮中醫藥“未病先防、有病早治”的獨特優勢,進而解決群眾特別是廣大農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看病愁的問題。
四是在“三區三州”發展道地中藥產業特區,有助于中醫藥的現代化和國際化。中醫藥臨床具有地域性特點,中醫處方一般優先就地取材,逐步凝練成一套當地的標準和體系,但各地中醫藥“自成一家”直接導致標準不統一,互通互認上存在障礙。在“三區三州”發展道地中藥產業特區,各地統一選用“三區三州”的道地中藥材,久而久之將形成統一的標準,便于中醫藥知識、文化的傳播傳承,有助于中醫藥的現代化和國際化,將中醫藥打造成中國的一張名片。
除了上述的這個提案,孟麗紅委員還從垃圾分類、政府管理、醫療等領域提出了另外六個提案,有《關于完善醫療物資儲備制度,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提案》、《關于深化粵港澳醫療服務對接的提案》、《關于進一步建立健全防范重大社會風險機制的建議》、《關于創出中國特色的垃圾分類產業,由專業公司集中進行垃圾分類的建議》、《關于完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制度規范的提案》、《關于加強政府部門間信息互通,以提高辦事效率更加便民,及降低因人員聚集傳播病毒風險的提案》。
(責任編輯:張雪)